中國僑網4月23日電 據《澳洲新快網》援引澳聯社報道,近年來,華人青年學者在澳大利亞的影響力不斷提升,已成為澳大利亞青年科學家中的杰出代表。這些華人科學家及華裔背景的精英學生接連取得重大的學術成果,為澳洲多次贏得國際科研大獎。
華人教授金大勇掀起醫藥界革命
來自悉尼科技大學的華人教授金大勇,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華人青年學者。憑借在光電子工程研究領域的卓越成就,他將代表澳大利亞前赴越南,出席本年度亞太地區經濟合作組織(APEC)“科學、創新、研究及教育獎”(ASPIPE)頒獎典禮。金大勇將是此獎項在澳大利亞地區的唯一提名人。
華人教授金大勇
據悉,自2011年起,該獎項每年由APEC 成員地區提名,授予40歲以下,科研成就突出,并對APEC地區經濟做出貢獻的青年科學家。
4月12日,聯邦工業部長西諾迪諾斯(Arthur Sinodinos)在宣布ASPIP 提名者時稱:“我為金教授能夠代表澳大利亞參加ASPIPE 大獎的角逐感到非常開心,他在研究納米晶體材料方面所做出的成就使他獲得了此次澳大利亞地區的提名?!?/p>
正如西諾迪諾斯所言,金大勇在醫藥界的研究成果,在行業內掀起了一場新革命。他所在的Super Dots團隊,正在推出一項世界上“最閃耀”的納米材料,通過這些納米粒子在人體內進行探測,尋找出致病的壞細胞。這些納米分子能夠吸收不可見的紅外線,并在發現目標壞細胞的時候,被研究人員通過紅外線激活,從而釋放出可見的光,將這些壞細胞點亮。這一成果將極大地幫助研究人員能夠更好地通過人體體內因素來了解疾病的產生,從而提供更有效的應對方案幫助治療。
逾8成精英學生是華裔
除了大學學者,華裔中學生科研實力亦不容小覷。
2016年,來自悉尼的幾名“天才”高中生就成功合成了治療人類免疫缺陷病的主要成分達拉匹林,僅僅投入20澳元即制出此“ 天價救命藥”,引發國際轟動。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研發小組的成員多為亞裔學生,平均年齡僅17歲。
其實,在此類新聞中,亞裔面孔并不少見。數據顯示,全澳公立中學中,有三分之一的學生來自英語非母語的家庭。然而,這一數據在精英中學中的比例則高達90%,這些學生中,中國背景的學生占到97%。
調查指,許多華人家長,都更愿意為了子女的教育進行投資或者在其他方面做出犧牲。例如,即便省吃儉用,也愿意花錢送孩子去補習班,或者用其他方式為孩子創建更好的學習環境。相比本地澳人家長,華人家長也更愿意犧牲自己的休閑時間,為子女輔導功課或者陪讀。
家庭對教育的重視,是亞裔學生取得學術成就的一個重要因素。
悉尼文法學校的亞裔學生們成功合成達拉匹林。(澳洲廣播公司圖片)
澳大利亞學術環境多元
金大勇曾表示,澳大利亞的學術圈是非常多元的,這帶來了更多的合作機會。
澳大利亞擁有相當多先進的科研項目,這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前景。在過去,由于澳大利亞本地的科研商業化水平低,導致很多澳大利亞的科研成果都停留在研究階段,但是本屆譚保(Malcolm Turnbull)政府號召將科研成果商業化作為國家未來施政綱領的第一優先級,為澳大利亞的科研商業化提供了最佳土壤。
華人影響力提升
根據90年初的澳大利亞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移民在澳大利亞的就業率不高。盡管在所有來到澳大利亞的中國移民中,13.8%的人擁有學士以上的學位,高于澳大利亞人普遍水平7.7%,然而,大多數的中國移民仍集中在低技術,以勞動力為主的崗位,許多人都沒有得到與他們能力相匹配的工作。
而如今,華人教授金大勇已經可以作為唯一的澳大利亞科學創新領域的提名人。華人無力地搖旗吶喊尋求尊重,已經逐漸成為過去式。通過教育、溝通和在各行各業證明自己,正逐漸成為華人提高自身影響力,融入本地社會,獲得認可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