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澳大利亞駐華大使館舉辦的第十屆澳大利亞文學周日前在京開幕。文學周期間,包括《辛德勒的名單》原作者、澳大利亞國寶級歷史傳記作家托馬斯·基尼利在內的四位澳大利亞作家在北京、上海、蘇州、哈爾濱、呼和浩特等地出席了多場讀者交流活動。此外,四位作家還到北京大學、內蒙古師范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蘇州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四川師范大學等高校與大學生面對面交流。
澳大利亞駐華大使安思捷女士在開幕式上表示:“我們很榮幸請到澳大利亞的文學巨匠們來參加文學周活動。同時,我們也要向那些把澳大利亞文學作品翻譯成中文的專家們致以敬意!”
作為出版大國,澳大利亞的很多作家和文學作品以前卻很少為中國讀者所知。澳大利亞駐華大使館為了促進中澳文化交流,自2008年開始每年在中國舉辦澳大利亞文學周,旨在拉近澳大利亞文學作品和中國大眾之間的距離,促進兩國文學界、出版界之間的交流。
參加此次文學周活動的另一位澳大利亞文學界名人是以續寫名著《小婦人》而獲得2006年普利策文學獎的女作家杰拉爾丁·布魯克斯。從戰地記者到歷史小說作家,布魯克斯的小說《馬奇》《奇跡之年》《書之人》等早已紅透英語文學世界,這些作品由人民文學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翻譯成中文并出版。
另外兩位作家是專注少年兒童文學的專家。布朗溫·班克羅夫特是一位澳大利亞原住民作家,她的繪本作品以原住民特色的藝術形式把澳大利亞的小動物帶給小朋友。在開幕式上,她的第一本被翻譯成中文的繪本《下大雨了》正式發布。約翰·馬斯登的《明日戰爭》系列是澳大利亞青少年的必讀作品,并由知識出版社于2005年翻譯成中文在中國出版。
由著名翻譯家李堯翻譯的三部澳大利亞文學作品,托馬斯·基尼利的《內海的女人》、布朗溫·班克羅夫特的《下大雨了》、亞歷克斯·米勒的《煤河》,在本次開幕式上舉行了首發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