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道,食品公司亨氏(Heinz)涉嫌誤導消費者遭澳大利亞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起訴,因其一款兒童食品含糖量過高,卻宣稱是營養食品,包裝上印有“99%為水果和蔬菜”字樣。
此次涉案的問題產品是亨氏公司出品的“小朋友蔬果碎”系列零食,其主要原料是濃縮果汁和果泥,澳大利亞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就這一點提出異議。該委員會法律顧問湯姆·達根在澳聯邦法庭上表示,該系列產品含糖量極高,每100克產品含糖量達68.7克。而且它所含的添加糖并不如產品包裝所宣稱的那樣,是富含營養價值的水果和蔬菜的替代品。這款產品制作過程中使用了濃縮蘋果汁,使其本質上區別于天然蔬果干,也正是這種制作方法使該產品含有了添加糖。
營養學家和膳食學家羅斯瑪麗·斯坦頓在法庭上也指證,此款產品更像“甜食”而不是水果或蔬菜。在澳大利亞1歲至3歲的兒童中,50%的兒童攝入的糖份超標,這也表明了問題的嚴峻性。研究表明,添加糖不僅沒有營養價值,更是導致體重超重、肥胖癥和蛀牙主要原因。也正因如此,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應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
對此,亨氏公司強烈否認了澳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的指控,表示該蔬果碎系列的產品沒有任何問題。亨氏公司在一份聲明中稱,該系列產品都是獨立小包裝的零食,適合1歲至3歲的兒童,其營養成分與蘋果干或葡萄干類似。
喬治全球健康研究院的最新調查顯示,澳大利亞有70%的包裝食品未能在營養成分表里標明其添加糖的含量,水果、蔬菜或奶制品中的天然糖分和食品加工中的添加糖常常被混為一談。這表明澳大利亞的食品健康評級系統仍存在漏洞,包裝食品上信息不夠明確。
根據該系統,澳食品生產商只被要求在產品包裝的營養價值表上標明總糖量,而無需標明添加糖的具體含量。消費者往往需要仔細閱讀“復雜的產品成分表”才可能辨明添加糖和天然糖分的比例。專家建議,應該把添加糖被納入該系統測評標準,并在食品包裝上添加警告標簽,標明該產品對人體帶來的危害,以促使不達標的食品生產商自覺修改自身產品配方。
此外,專家發現,營養價值低的食物,例如蛋糕、派、冰淇淋和糕餅,以及加工肉制品,薯條和軟飲料,平均所含的添加糖是芝士、牛奶、酸奶或谷類食品如麥片的四倍。燕麥棒、調味醬和其他涂抹的調味品如酸辣醬、水果和蔬菜汁等也都含有大量添加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