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歐洲時報》報道,“一帶一路”成為歐洲華商熱議的話題。多位華商在接受《歐洲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們正在做“一帶一路”倡議的踐行者,連通中歐貿易、文化、技術各領域的往來。
“一帶一路”商機多 華商投資要“穩、準、精”
法國青田同鄉會會長孫少榮今年54歲,早在1983年便出國謀生,第一站是西班牙,2年后來到法國定居,從打工開始積累了人生第一桶金,而后開設了中餐館,16年后又開設了日本餐廳,事業逐漸發展壯大。他是法國華商“一帶一路”合作委員會的發起人之一,在法國和歐洲積極推廣“一帶一路”。
“每個僑胞都要講好中國故事。”孫少榮說,在法國,許多僑胞擔當了“一帶一路”的民間推廣大使,他們經常舉辦講座,引導華商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議大家在做好自身事業的同時,可以把更多中國品牌、新產業介紹到歐洲去,同時把歐洲的優質產品、高新技術引進到中國,以實現多方共贏。
“比如把歐洲的二三線品牌引進到中國便是很好的商機。一線品牌在中國市場發展已經飽和,而二三線品牌質優價廉,越來越受到中國消費者的喜愛。”孫少榮建議廣大華商要認真對待自己所轉型的行業,積極鉆研,做好規劃,經過周密的考察后再決定,不要盲目跟熱點和過度融資,降低風險,要“穩、準、精”,扎扎實實地謀發展。?
從“出口”到“進口” 華商貿易正悄然轉型
中西交流發展協會會長黃肖中也是“一帶一路”的積極踐行者。他的經歷頗為豐富,他于1995年辭去了教師的工作選擇出國,先后在俄羅斯、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德國等國經商,走遍了大半個歐洲。2005年開始定居西班牙,最初從義烏進口中國小商品銷往西班牙,后來從事物流、清關行業。近兩年,西班牙經濟逐步回暖,華商所從事的行業也從傳統的餐飲、商貿逐漸擴展到各個行業。
黃肖中告訴記者,越來越多僑胞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西班牙政府也很希望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和中國搭建了許多貿易往來的便捷通道。比如,西班牙是“中歐班列”義新歐線的終點,貨物從中國運輸到西班牙僅需要18天左右,比海運快了7到10天,雖然運輸成本比海運貴,但時間成本低。“現在中歐班列在歐洲的停靠站點增多了,使用‘中歐班列’運輸貨物的華商越來越多。越來越多華商從西班牙進口橄欖油、葡萄酒、牛皮、羊皮等商品銷往中國。”黃肖中說,他的物流、清關業務也越來越繁忙。
這兩年,黃肖中又瞄準了中國發展越來越快的電影行業,他已投資拍攝了兩部華語電影,投資的第三部電影也即將開機拍攝。“現在華商都在進行轉型升級,減少同質化競爭,形成良性循環。”
正如黃肖中所說,把歐洲商品進口到中國成為華商轉型的熱門行業。意大利華商程鵬便是如此。程鵬出生于1976年,16歲時便只身去往德國,1995年定居意大利,此前一直從事中國商品出口歐洲的貿易。2015年,他停止了出口業務,新注冊一家公司專門從事意大利商品進口到中國的業務,進口意大利葡萄酒、農產品、日用百貨等優質商品,一方面做上游產業鏈,給中國的經銷商供貨,一方面進行品牌代理。
此外,程鵬還做了許多中歐文化交流的工作。他曾經把浙江的青瓷、龍泉寶劍、書畫帶到歐洲做展覽,也曾把歐洲的時尚走秀引薦到中國做活動。
“‘一帶一路’是一個非常廣闊的平臺,有許多機遇可以讓華商實現共贏發展。”程鵬說。
連通中外 華商是“一帶一路”的先鋒者
“‘一帶一路’不是另起爐灶,推倒重來,而是實現戰略、優勢互補。”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看來,華商可作為“一帶一路”的先鋒者,從中發現許多商機。徐洪才表示,華商經濟實力增強,在許多國家成為當地經濟的重要支柱。華商擁有巨大的人才資源、資本優勢和商業網絡,熟悉住在國的歷史、民俗、語言、文化、社會和法律,擁有巨大的人才、資本優勢,具有雄厚的經濟科技實力,成熟的生產營銷網絡、廣泛的政界商界人脈、以及溝通中外的獨特優勢,作用是無可替代的。“一帶一路”建設給廣大僑商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希望華商可以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實現互利共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