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下午,中國科協組織院士、專家代表前往北京展覽館參觀“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專家們紛紛表示,觀看展覽鼓勁提氣,充滿自豪,增強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信心和決心。
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單元,國際上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直徑2.3米的射電望遠鏡(FAST)等實物模型精彩紛呈,專家們認真聆聽講解,凝神觀看展覽,切實感受國家五年來科技創新的進步。
中國科學院院士,深部巖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何滿潮說:“看了展覽后非常受鼓舞,這些一流的科研成果對我們今后科研工作也起到了推動作用。黨和國家對科研人員的項目支持力度很大,我們感到這是科技發展的第二個春天,一定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辜負這個偉大的時代,為科研創新作出貢獻。”
參觀完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核電機組“華龍一號”模型后,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研究員潘自強很是感慨。他說:“這幾年我國的核電在量和質上都有很大提高,裝機容量排世界第四位,發電量排第三位。按照規劃到2030年以前,我們的核電要成為世界第二,現在大家都在往這方面努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卡林加科普獎獲獎者、中國科技館原館長李象益表示:“十八大以來,我國在很多領域都有了跨越式的發展,顯示了中國大國崛起的成就。同時,公眾科學素養也有很大提高,我國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從3.27%提升至6.2%,幾乎翻了一番,進一步縮小了與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的差距。”
“通過成就展,我能感受到中國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例如中國醫學科學方面,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蛋白組學都有了長足進步。”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醫學部教授、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說。
輝煌成績鼓舞人心,未來前景催人奮進。展覽結束后,專家們紛紛表示,要不忘初心,拼搏奮進,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