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4月7日電 (記者 韓璐)6日,由中國新聞社組織、中國新聞社重慶分社承辦的“行走中國——2018海外華文媒體高層重慶行”之聚焦內陸開放高地建設采訪活動圓滿落下帷幕。
來自美國、法國、捷克、澳大利亞等15個國家的20家華文媒體高層從4月1日起,走進重慶九龍坡區、沙坪壩區、渝北區和兩江新區等進行實地參訪,就重慶招商引資環境、內陸開放高地建設舉措、成效以及重慶獨特的歷史人文環境,通過文、圖、視頻、多媒體等多種形式對重慶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的作用進行集中宣傳報道,促進海外華人華僑和外國友人進一步了解重慶、關注重慶、投資重慶。
中國新聞社副社長、《中國新聞周刊》社長夏春平在啟動儀式上致辭說,重慶故事是中國故事重要的組成部分,希望華文媒體在重慶多走、多看、多感受、多體驗,向海外講好中國故事、講好重慶故事。
海外華媒盛贊重慶內陸開放“活力”與“生機”
此次“行走中國——2018海外華文媒體高層重慶行”的主題是聚焦內陸開放高地建設。
作為重慶對外開放的窗口之一,沙坪壩西部物流園片區7.84平方公里納入中國(重慶)自貿區范疇,西永綜保區、鐵路物流保稅中心(B型)、重慶鐵路口岸和汽車整車口岸等開放平臺在這里集中布局,“中歐班列(重慶)”“渝黔桂新”“渝滿俄”等國際運輸班列自這里始發,進出口總額占重慶市1/3。
在匈牙利《聯合報》副總編輯劉浩然眼中,由重慶始發的中歐班列(重慶)縮短的,不僅是重慶和歐洲的空間距離。
“剛剛聽到介紹說,開往歐洲的貨運列車上,裝載的大多數貨物都是重慶制造的筆電、摩配產品,我覺得這點挺讓人自豪的。”劉浩然說,匈牙利在基建、產能、經貿等合作領域都有意愿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在參訪中,華文媒體高層還走進了中國內陸地區第一個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兩江新區。作為連接“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支點,位于兩江新區的果園港以其特有的功能布局,助力重慶內陸開放高地建設,獲得海外華媒贊賞。
“每一次看到果園港,都是不一樣的風景。這里就像是重慶建設內陸開放高地的一個切點,讓人看到未來可期。”日本《關西華文時報》副總編輯蒙令華在第二次參觀位于兩江新區的果園港后,仍不禁感嘆。作為國家級鐵路、公路、水路多式聯運綜合交通樞紐的果園港,是中國內河航運最大港口,長江上游航運中心標志性工程。該港設計年通過能力3000萬噸,目前已建成16個5000噸級泊位。
“我們現在的地方是由中科創達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與美國高通公司共同出資在重慶設立的重慶創通聯達智能技術有限公司,這是一家專為智能硬件廠商提供產品化一站式服務的公司,一直致力于無人機、VR/AR、SmartCamera、機器人等智能硬件領域……”在位于重慶渝北區的仙桃國際大數據谷,中科創達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楊宇欣一邊向來訪的海外華文媒體高層介紹企業情況,一邊演示企業最新的研究成果。其中,形態多樣、功能各異的無人機,具有增強現實效果的VR眼鏡等前沿科技產品讓到訪的海外華文媒體高層“刮目相看”。
“這些都是西方很時髦的產品,沒想到核心技術居然在重慶。”奧地利《海內外》雜志社執行社長常暉說,“再加上這次我來重慶看到了中歐班列(重慶)的起點,看到了重慶的發展成果,還在九龍坡區、沙坪壩區、渝北區和兩江新區看到了這么多優秀的創業者,真是心潮澎湃。”
海外華媒“點贊”重慶歷史文化底蘊
重慶九龍坡的黃桷坪鋼琴博物館,館藏著來自世界各地300余臺各類古董鋼琴,這些鋼琴主要產于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期,其中不乏查克林父子、佩卓夫、保羅沃納、門德爾松等著名品牌。
“博物館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內涵,承載了歲月長河中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寶貴結晶。”日本《中日新報》社長劉成告訴記者,目前很多地區和國家都有鋼琴博物館,重慶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節點城市,融合了古鋼琴的百年底蘊又兼具創造性的時代文化氣息,更有著獨特的精彩之處。
在重慶三耳火鍋博物館,站在數百平米的火鍋博物館展廳里,海外華文媒體高層看到琳瑯滿目的藏品,上起周朝,下至現代。有西周奴隸主單獨享用的青銅方鼎火鍋,宋代瓜瓣獸耳鑄銅火鍋,明代四壽字鑄鐵火鍋,民國八角型白銅火鍋,還有西藏墨脫石火鍋,佛家素食用的香爐火鍋,景泰藍火鍋等。
“久聞重慶火鍋大名,這還是我第一次看到對火鍋歷史、文化全景細致的展示。”《僑聲報》副總編輯張自如告訴中新網記者,這個火鍋博物館意義重大,“每一個小小的火鍋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
近年來,按照中央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要求,中新社先后多次組織實施“行走中國·海外華文媒體地方行”活動。已先后赴西藏、新疆、重慶、上海、江西、河南、海南、四川、云南、山東等地參訪考察。對促進和利于各地的海外招商引資、形象宣傳和輿論導向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據了解,參訪期間和參訪活動結束后,相關海外媒體將通過文圖、視頻、多媒體等多種形式進行報道,充分展示了重慶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及招商引資的環境,推介重慶的獨特文化、旅游,提高重慶在海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為促進重慶與世界各國交流合作搭建溝通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