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守護民眾溫飽 真情回饋家國故鄉
人物名片
王秀德
世界泉州青年聯誼會日本分會會長
日本泉州商會會長
日本中華總商會副會長
日本源清田集團董事長
“溫陵草木,刺桐游子,東瀛回望,絲路情長。”每一箱送回中國的防疫物資外包裝都貼了標語、祝福,寥寥數字,寄托旅日泉籍僑胞王秀德對家鄉道不盡的牽掛……
日夜兼程守望相助
1月下旬,武漢疫情暴發,身居日本的王秀德為祖(籍)國祈禱鼓勁的同時,更緊急組織所在社團的全體僑胞籌集防疫物資,第一時間萬里支援。
采購防護物資就是與時間賽跑,王秀德時常一天要通幾十個電話,一邊和家鄉保持聯系,一邊和采購人員確保進度。他和社團主要負責人們不眠不休,不到5天,就將第一批防護物資送達家鄉。自1月26日至2月12日,短短10多天,社團先后向家鄉捐贈13批防疫物資,包括醫用口罩、防護服、頭罩、腳套等數十萬個。
3月,疫情在中國逐漸得到控制,卻在全球蔓延,日本北海道地區“掛起了疫情紅燈”。王秀德的公司產品和影響力遍布日本各個角落。成就越大,責任就越大。日本疫情防控刻不容緩,王秀德從中國緊急籌集口罩等醫護物資送達日本。第一批口罩,價值100萬日元,優先贈予超市員工和運輸企業的司機,為社會正常運轉保駕護航。此外,王秀德和所在的僑團還多次組織了對日本社會各界人士的捐助,千葉縣成田市政府、靜岡產業大學、宮前區社會福祉協議會、平野內科醫院、南眼科醫院等急需幫助的機構都收到了應急防護物資,留下一段段中日人民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動人故事。
逆風前行守護溫飽
開春以來,疫情導致萬千企業遭到前所未有的危機。而王秀德的食品企業源清田公司卻能逆風前行,銷售額“奇跡”般實現15%的增長。
創業伊始,王秀德就義無反顧投身于與民生緊密相連的農產品行業。在16年的拼搏生涯中,王秀德成功顛覆了日本人對中國食品的刻板印象。他一手創立的源清田公司成為中日兩國農業領域的標桿性企業,多個產品占據日本市場第一。目前,源清田在日本已建成10個標準化食品工廠,在中日兩國擁有大規模農場,創建了國家級標準的食品檢測中心。
生產、加工、檢測、銷售,源清田公司幾乎包攬每一環節,嚴格打造全產業鏈的服務與監控。王秀德用極致匠心鑄就的企業品牌,得到了日本各界的深厚認可。在日本采購商和消費者眼中,源清田就是安心、綠色、健康的代名詞。因此,疫情期間,日本民眾對源清田食品的信任就更加顯而易見。源清田的銷售額增長,看似偶然,其實是多年積攢來的品牌效應,在特殊時期釋放了亮眼光芒。
為了守護民眾的溫飽與飲食安全,在武漢疫情伊始,王秀德就在日本率先采取嚴密的防控措施,包括營業員停止外出奔波業務、員工分散辦公、工人不出廠等,防疫行動開展得比當地任何公司都要及時。外界一開始并不理解,有人認為這是小題大做過了頭,而王秀德心中卻始終有一桿秤,度量著輕重緩急。在他看來,確保食品安全生產、市場供應充足,是企業安身立命之本,也是他最重大的責任所在。這一系列舉措,如今不僅獲得了各方的肯定,更維系了日本民眾的正常生活。
為中國食品爭取“通行證”
品質是產品的生命力所在,王秀德深知,若想在業內立于不敗,就必須嚴把質量關。早在14年前,王秀德不惜斥巨資,建立了國家級標準的食品檢測中心。原先產品委托第三方抽檢,檢測中心投用后,實現了每批食品都自主檢測,更加保證了綠色、安全。
品質的提升,不僅帶來利潤,更帶來影響力。憑借對源清田的信任,許多中小食品企業和公共部門都呼吁源清田檢測中心對外開放,讓更多企業和消費者受益。漸漸地,越來越多食品企業加入到源清田的檢測行列,王秀德也成了當地行業的領軍人、食品安全的倡導者。
進無止境,精益求精,不斷創新。隨著源清田檢測中心的公信力不斷增強,王秀德開始構想新的項目。通常出口日本的中國食品至少需要兩次食品安全檢測,出口前企業自控和官方監控至少要檢一次,到日本通關時日本厚生勞動省等相關部門要再檢一次,企業成本較高。作為中日兩國擁有多家食品公司的王秀德對此深有感觸,為此他一方面與日本厚生勞動省積極磋商,另一方面與中國政府提出建議,能不能通過源清田檢測中心的權威檢測實現出口食品的一站式通行,即只要源清田檢測通過的中國食品日本可以免檢。
王秀德透露,目前該構想正逐步落實,預計兩年內完成。如果實現,就可以為中國食品爭取到遠銷日本的綠色通行證,讓“中國制造”暢銷日本,促進中日經貿往來。
心系桑梓傾力反哺
如今的王秀德,是推進中日交流的杰出使者,是團結海外鄉親的旅日僑領,這無不與曾經的母校息息相關。王秀德的大學母校,就是著名僑校華僑大學。
華僑大學“會通中外、并育德才”的辦學理念,滋養了王秀德。他從華僑大學外國語學院畢業后于1996年赴日留學,并闖出一番事業,成為通曉中日文化、推進兩國交流的人才。
在日本的25年間,他從留學生白手起家,當過公司小職員和高管,如今締造起宏偉商業帝國。光陰荏苒,他從未忘記自己曾是華僑大學的學子,默默關注著母校的發展。
今年恰逢華僑大學建校60周年,王秀德向母校表達祝福的同時,獻出了100萬元人民幣捐款,用于改善提升外語樓教學環境。這并非他首次為母校出力,2017年,王秀德就向華僑大學捐資110萬元,設立獎學金,支持母校人才培養。助學路上,不僅數次反哺華僑大學,他還扶持家鄉基礎教育,向泉州惠安三中捐贈30萬元獎學金。
王秀德對家鄉教育的關心,得到了眾多肯定,去年,他獲得中央統戰部頒發的華僑大學董事聘書,成為母校最年輕的校董之一。
赤子情深僑與祖國心連心
身在異國他鄉,王秀德時常想起家。每逢中華佳節,思親更甚。還記得2019年春節前夕,自己帶著1000萬日元現金到中國駐日總領館,為除夕夜點亮東京塔活動出力,那晚塔身的“中國紅”光彩奪目;還記得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自己在天安門前觀看莊嚴閱兵,大家熱淚盈眶;還記得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李克強總理動情地說:“海外僑胞捐款捐物,中華兒女風雨同舟,守望相助,筑起了抗擊疫情的巍峨長城。”
關于祖(籍)國與自己的故事,王秀德如數家珍。“祖(籍)國是海外華僑華人堅強的后盾,海外僑胞是祖(籍)國的有力支持者。”他坦言:“大疫之后,世界格局或將呈現前所未有的變化。”不論萬象變遷,他相信中國能夠化挑戰為機遇行穩致遠,自己雖身在海外,但必然與祖(籍)國心連心,共進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