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9月25日電 近日,加拿大《星島日報》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紹了一名華裔護士,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主動請纓上陣,照顧新冠肺炎病人的故事。
文章摘編如下:
2020年1月23日,華裔沈姓護士(Clarice Shen,譯音)開始了自己的輪班工作。然而,當她在新寧醫院(Sunnybrook Health Sciences Centre)的一個普通內科病房檢查晚上的工作行程時,她注意到有一個空房間,上面寫著“關閉”。
25歲的沈護士接受采訪時說:“我覺得自己被安排照顧一張‘關閉’的病床有點奇怪。”她問主管房間分配是否有什么問題。
她的主管解釋說,這間房是預留給有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病人,因為這是一間負壓隔離室,有獨立的通風系統。
沈護士表示,那時大家對新冠肺炎沒有什么認識,也不知道怎樣照顧病人。“我心里想:‘這一夜有多大的可能會收一個這樣的病人?’”
但幾小時后,他們收到急癥室的來電,沈護士的主管告訴她,他們正在收治一名有呼吸系統癥狀的病人。病人將被帶到她們單位的隔離病房,在他的測試結果出來之前,他將被當作被調查者(Person Under Investigation,PUI)處理。
沈護士說:“我從來沒有感到害怕,只是覺得一切都不真實。”她腦中只是不斷想應該怎樣做,浮起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在病人到達之前,醫院值班經理到達了病房,給沈護士詳細說明如何穿戴和脫下所需的個人防護裝備(PPE),以及如果病人突然惡化或需要急救時要怎樣做。
之后病人被送到病房,被帶進了隔離室。當沈護士進去做自我介紹,并解釋接下來的護理步驟時,她意識到感受到壓力的不僅僅是醫護人員。
“所有人都穿著個人防護裝備,盡量遠離他,病人身邊沒有任何家人,這對他來說一定很可怕。”
稍后當病人的病毒檢測結果證實呈陽性時,沈護士說:“我一直在想,他一定感到很孤獨。”
那個星期她還有三個值班日,所以她做了一件對她來說最合理的事,就是打電話給主管,自愿在這個星期剩下的時間里照顧那個病人。她解釋說:“我是病人熟悉的人,我對要遵循的協議和守則感到安心。另外,我是一個人住,不會把家里任何脆弱的成員置于危險之中。那為什么不這樣做呢?”
“我感覺自己一生中的經歷和決定,一直在引導我走向那一刻。”
作為新寧醫院急癥護理資源小組(Acute Care Nursing Resource Team,ACNRT)的成員,沈護士剛進入新的工作崗位3個月,就自告奮勇去護理新冠肺炎確診患者。
沈護士說:“我知道這是我想去做的事。”
兩個月后,當加拿大政府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時,沈護士再次請纓到一個新設立的部門工作,以照顧新冠肺炎病患。
她說: “我們每個人都會和一名ICU護士配對,然后作為一個團隊去照顧兩個病人。這真是一次具有挑戰性的經歷。”
這次經歷也讓她思考自己的職業方向,她現在考慮在不久的將來攻讀重癥護理專業證書,“我知道這是我想去做的事”。
沈護士說,在新冠肺炎暴發的時期,她也經歷了一些困難的時刻,這是由于所有醫療工作者、患者和家屬都要面對的持續限制和改變。她說:“當探訪受到限制時,這對病人來說是非常困難的。我們試圖盡最大努力填補這一空白,有時使用平板計算機和視頻電話等技術幫助患者保持聯系。”
“我一直很享受和我的病人在一起的時光,試著幫助他們了解到底發生了什么。簡單如解釋為什么我要在他們的靜脈輸液管里放生理鹽水。我試著讓他們覺得我們不是在對他們做什么,而是在和他們一起做事。現在,這變得更加重要,因為許多病人無法獲得他們平時有的支持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