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19日電 據澳洲網編譯報道,斯坎倫基金會研究所的一項最新調查研究顯示,在澳大利亞,小企業對于經濟持續從新冠肺炎疫情中恢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數據顯示,這些至關重要的企業中有超過1/3是由移民或者其在澳大利亞出生的孩子經營的。
澳廣網17日報道稱,在來到澳大利亞的第一個10年里,華人移民于海佩(Haipei Yu,音譯)建立了自己的中醫診所,并且運營得不錯。然而,在疫情來襲之后,她無法接收患者,幾個月都處于無收入狀態。這個位于墨爾本東部郊區的診所依靠面診來運營,因此在疫情下,其診所的所有工作幾乎都停止了。
據悉,于海佩在2011年3月注冊了這家中醫診所,她帶著在北京、東京和斯里蘭卡習得的針灸和醫學知識來到了這里。起初,她的診所起步很慢,并未做廣告,但是隨著人們對其診所的口口相傳,到這里看病的人越來越多。直到疫情相關禁令頒布之前,診所的運營狀態一直都很好。在長達3個月的時間里,于海佩無法為病人們提供治療服務,轉為在線咨詢、電話咨詢服務以及幫助年邁老鄰居采買日常用品。她說:“診所就診的患者們大幅減少,減少了80%左右。在封鎖期間太困難了。兩個月以來,我都沒有收入。”
去年10月,隨著限制放寬,患者們終于可以到診所看病。她說:“當我面對面地給人們看病的時候,我能診斷得更準確。人們口述病情的時候說的是癥狀,而不是問題。”目前,于海佩向澳大利亞稅務局申請了小企業援助,但尚未得到回復。
隨著經濟從疫情危機中逐漸恢復,像于女士一樣的小企業變得至關重要。斯坎倫基金會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普倫迪斯表示這些“微小的經濟基石”在2019年占澳大利亞國內生產總值的1/3以上,她說:“小企業是社區的主要雇主,負責生產的國內生產總值能夠達到數百萬。(王羽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