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6月21日訊(本網記者 陳詩婷 通訊員 楊京鐘 彭飄林)發展不息,創新不止。黎明職業大學作為國家“雙高”校建設單位,一直以來緊密契合泉州區域中小型鞋服企業轉型升級中科技創新和技術研發的迫切需求,強化“三組建”“三幫扶”模式,建立符合泉州中小型鞋服企業特點的“科技幫扶、定向幫扶、精準幫扶”的科技研發服務團隊,從而有效破解鞋服企業轉型升級中的研發重點難點問題,助力提升區域鞋服行業企業的科技實力。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創新的原動力來源于科技研發,而科技研發需要科研團隊的人才支撐和技術助力。泉州作為福建紡織鞋服產業第一大市,產業規模已達全省的50%。作為泉州傳統優勢支柱的鞋服產業,涌現了安踏、特步、匹克、喬丹、361度、九牧王等一大批龍頭品牌企業,以及5000余家中小型生產企業,已形成千億鞋服產業集群。
然而,泉州鞋業在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面臨著諸如研發投入不足。為破解泉州鞋服行業企業技術研發人員不足、功能產品研發薄弱、產品技術挖掘和專利研發能力不足等痛點,學校組建了由鞋服企業工程師和黎大教師協同幫扶的聯合鞋服技術攻關服務團隊??蒲刑幰钥萍继嘏蓡T服務站為依托,構建“校級科研團隊--市級科技特派員團隊--省級科技特派員”的三級鏈接技術供給服務團隊。學校選派鞋服專業骨干教師同行業企業師傅一道1000余人次定向幫扶中小鞋服企業。2019-2020年,“校--企”聯合研發新技術獲得實用新型專利授權19項,發明專利轉讓2項。2015年以來,先后與晉江16家鞋服行業企業提供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等鞋類專利技術服務,學校共計獲授權發明專利47件,實用新型專利666件,外觀設計專利件370件,科技幫扶取得實效。特別是2019年,學校鞋類科研團隊與泉州方圓鞋業有限公司聯合申報的泉州市科技特派員團隊獲批,“校--企”科研團隊實力凸顯,有力提升了團隊成員的研發水平和服務行業企業的技術能力。
為破解地方鞋服企業創新意識缺乏、科技成果轉化不力、技能培訓不力、人才結構不優等現實問題,學校基于“政府主導、學校主管、企業協同”的幫扶理念,創新科技特派員團隊管理運行體制機制,建立完善的企業科技研發項目管理制度和長效機制。明確科研團隊建設、職務專利轉化、校企聯合專利申報、專利轉化產品應用等責權利關系,定向幫扶區域中小型鞋服行業企業,助力它們申報國家級、省級、市級高新技術企業。學校以2020年度唯一獲批的泉州市高??萍继嘏蓡T服務站為契機,構建省、市、縣三級科技特派員技術幫扶團隊。迄今,學校共有科技特派員團隊9個,科技特派員58人,其中,省級科技特派員12人,市級44人,縣級2人,形成了科技特派員省市縣三級協同聯動的服務鞋服產業發展格局。近年來,成功轉化技術專利13項,授權國內發明專利2件,實用新型專利4件,外觀設計專利件173件,提交47件各類調研報告或咨政報告,將論文寫在科技幫扶大地上,有力助推鞋服行業企業科技實力不斷提升。
為破解鞋服企業技術對接成功率低、科技成果轉化“水土不服”等瓶頸問題,學校組建產學研技術服務團隊,實施產學研協同服務模式。一方面聯合地方科技部門、大專院校、第三方科技服務機構等力量,實施科技精準幫扶。如服務團隊對口幫扶泉州8家鞋服企業一次性通過國家和省級高新企業認證,企業科技實力得到顯著提升。專業教師通過轉化7項專利投入到鞋服企業轉化為生產力,累計獲得銷售收入3600萬元,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學校選派專業骨干鞋服教師到地方中小鞋服企業開展創業服務,為鞋服行業企業搭建創新創業服務平臺。科研團隊急企業之所急,為企業之所想,在技術研發人員培養、功能產品研發、產品技術挖掘、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等方面完善各項科技研發幫扶項目,為區域鞋服行業企業提供應用技術研究、成果轉化、技能培訓、人才培養、創業輔導等集創業創新和技術服務為一體的精準幫扶。通過產學研深度融合和長期科技幫扶,截至2020年12月,科技團隊提供的多項技術服務和專利轉化科技幫扶項目累計為鞋服行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6400萬元,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鞋服產業轉型升級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