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通利超市董事長金天明 澳洲站記者:石月 幾乎每一個在悉尼生活過的人都知道通利超市,但你可能不知道通利超市的董事長金天明。這個遜志時敏的學霸董事長帶領著通利超市,歷經了19年的風風雨雨,從艾使菲的一家小小雜貨店發展成為目前擁有14家店面的澳大利亞最大華人連鎖超市。面對通利的蒸蒸日上,金天明總是掛在嘴邊的話卻是“我們做得還不夠”。而他也確實一直都是這樣做的。 從上海交通大學畢業之后,曾以科學家為奮斗目標的金天明對從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來到澳洲之后,金天明用當時所有的資金,與朋友合伙開了一家雜貨店,也從此與零售業結緣。他說:“當時有很多人不理解我的做法,也有人勸我,讓我在澳洲買個房子,安定下來。但我當時有一個信念,我不能做房奴,要好好利用這筆錢創出一番事業。“頂著不同方向反對的聲音,以及在那個時代人們對雜貨店的誤解歧視,金天明始終沒有動搖過自己的選擇。他一直相信自己不會只止步在一個小小雜貨店。于是,他就像一匹一直在奔跑的駿馬,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時刻不停地前進著。
通利老總之精細入微
在我與金天明一起去采訪地點的路上,他做了一件讓我印象深刻的事情。在我們經過的一家商店門前時,他細心地發現一個一寸左右高的鐵樁直直地插在了地里。我觀察到,他的眉頭皺了一下,他對我說:“在沒有任何警示牌的情況下,這個鐵樁會給行人或者顧客帶來危險,是個必須要注意的安全隱患。”他走過去,看了看周圍,然后將店家用來宣傳的廣告牌移到了鐵樁的上方,將它完全蓋住,我看到他松了口氣,又繼續自然地與我交談。
圖為通利集團董事長金天明(右一)接受本網記者現場采訪
在后來的采訪中,金天明說:”我是一個很注重細節的人,我讀過汪中求的書《細節決定成敗》,對他的很多觀點非常認同。在澳洲,本地人非常在意細節,他們認為哪怕一個很小的細節背后能夠反映一個企業的管理和文化。我相信細節是可以決定企業成敗非常重要的因素。”從他創業到現在,店里的每一個細節都經過他的精心研究與設計。從產品選擇,店面擺放,甚至小到POS系統一個功能的使用,他自己都親自學習使用。一旦發現問題和安全隱患,他都會馬上處理解決。也正是在金天明對細節的高標準要求下,通利超市得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喜愛。
通利超市整齊的貨架
通利老總之遜志時敏
盡管很多顧客都認為通利超市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特別多的方便,但金天明始終認為他們還不夠完美。他謙遜地說:“我們還想要在很多地方做的更好,更細,更完美,也會為此繼續努力為顧客提供更優質、全面又平價的商品。”為此,學霸出身的金天明最喜歡的一句話是“與時俱進”,他總是不斷用新知識來充實自己,無論是新的資訊、法律,還是管理經驗、名人傳記,或者是科技產品、管理軟件,他都會認真學習,然后用到他的公司管理中。他告訴記者:“我第一次接觸Dropbox的時候,用了三天的時間搞懂了它所有的功能,我覺得它的設計非常不錯,很適合我的公司,就將公司系統加入了Dropbox的功能,現在員工都覺得非常方便。“ 不僅如此,提到他公司里使用的各種新技術,他都可以侃侃而談。他笑著調侃,自己其實也可以去公司的IT部上班的。
對于現在年輕人的創業潮,金天明說,“現在的年輕人比我們那個時候幸福得多,創業的條件好,選擇也多。”他也建議年輕人應該更注重對自己綜合性的培養。而在創業方面,他也談了自己的秘訣。“朋友對我而言是很重要的,我很多轉折點都是在朋友的幫助下渡過的,至今我對幫過我的人都非常感恩。做生意一定要重視合作,要有契約精神,誠信做人,才能把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