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澳洲各民族同胞聯誼會會長孫寶仁(右一)接受本網記者Jessie采訪
?【背景故事:澳洲各民族同胞聯誼會成立于1993年2月份,由現任會長孫寶仁(伊萬喬夫)、常務會長鄭臻毅及各個副會長和548個會員構成。聯誼會在成立23年中,已經成為吸納了在澳大利亞的來自中國17個少數民族共同參與的穩定社團。2011年8月,時任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許又聲曾表示,自己訪問過一百多個國家,澳洲各民族同胞聯誼會是全世界少數民族人數最多的會,不敢說絕后,但絕對是空前的。同時,聯誼會通過組織參與各項中澳文藝活動,積極促進中國各民族文化交流,是維系中澳各民族友好發展的重要橋梁。】
?小編前言:采訪孫老先生之前,小編聽說他可是個管理著五百多名會員的“重量級大佬”,感覺他一定是一個平日不茍言笑,做事雷厲風行的會長。懷著惴惴不安的心,小編敲開了孫老先生的家門。最引人注目的,不僅僅是掛滿墻面的中國書畫作品,還有擺滿書柜的孫老先生的家人們的照片。
圖為孫寶仁家中頗具中國特色的擺設
圖為孫寶仁家中頗具中國特色的擺設
?出乎小編意料的是,一位年過七旬,眉眼帶著異域風情的慈祥老先生已經等候我們多時了。幾句簡單親切的問候,已經讓小編緊張的情緒消失地無影無蹤了。經過短短2個小時的采訪,小編的一顆“芳心”也迅速被“孫爺爺”給俘獲了!也許這就是孫老先生能凝聚起17個民族同胞,548名會員的魅力所在吧。
?孫寶仁(伊萬喬夫),于1942年出生在呼倫貝爾市的海拉爾區,是一位能說著一口流利中國話的俄羅斯人。他年輕時跟來自山東的妻子一見鐘情,一路輾轉后于1974年12月抵達澳大利亞悉尼。憑著自己在中國練就一身的木工手藝活兒,孫老先生在悉尼開創了自己的木工建筑事業。一轉眼42年過去了,孫老先生如今已將建筑事務交予自己的倆兒子打理,女兒則一個在上海,另一個在加拿大,都有著她們自己成功的事業在打拼。老先生跟結發妻子現如今平日里主要打理聯誼會的各項事務,空閑時就看看電視新聞。究竟是什么樣秘訣,能讓五百多名會員團結在一起,17個少數民族人民在23年間,不鬧分裂不起內訌,穩穩地凝聚在孫會長身邊呢?各位看官且稍安勿躁,聽小編娓娓道來。
有會就有團結,團結了力量就大
?當問到創建各民族同胞聯誼會的初衷時,孫老先生如是說。70年代初來乍到澳大利亞的孫老先生,不會英語,跟當地人基本的交流都成了很大的問題,在澳洲要處理一些事情變得特別困難和棘手。當時的孫老先生只能靠努力工作,來排解無法融入當地社會的憂愁。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來澳定居的華人越來越多,聯誼會的創立,讓各民族的人民在悉尼又團結到了一起,大家可以一起商量來解決問題。
?孫老先生說:“很多事情啊,我們能在會里解決的,就自己解決了,比如華僑子女學習華文的事兒,盡量不要給澳洲政府增加負擔。”孫老先生還說,“現在來澳的華人們,都各有本事。聯誼會把大家聚到一起,哪個會員有什么困難,大家一起想辦法幫忙。”
?(聽著這質樸的話語,小編不禁心頭一暖。如今赴澳留學的中華學子們越來越多,作為一名90后的獨生子女,小編對在澳洲獨自生活可謂是深有感觸。生活上學習上出現的問題,不敢跟父母多說,怕家人擔心,更有一些事情,僅憑借一己之力又很難圓滿地處理。尤其是處在面對學業結束后,又對社會生活和去留抉擇問題產生迷茫的90后們,更是需要華人社團里面的“大佬”們做我們的精神導師,希望通過他們的經歷和經驗,給我們指點和啟發。聯誼會是能把在澳各民族人民的智慧精華和能力,凝聚在一起的華人社團。而孫會長包容大氣的個人魅力,則是能讓各民族會員凝聚在聯誼會里的金牌保證。)
?“加加(孫會長)真的默默在背后幫忙了我很多事,這也是為什么我們,都喜歡聚在他身邊!”
“他(孫老先生)曾經兩次讓賢(退位),可是我們不同意啊,這個會長只能他來做!”
?在聯誼會里,許多年紀約40歲左右的副會長們,都親切地稱呼孫老先生為“加加”(俄語叔叔的意思),而孫老先生總喜歡叫他們孩子。除了支持創辦了已有23年歷史的中文學校外,孫老先生還特別關照每一個會員,為他們的生活操心。記得采訪中孫先生和小編說:“5月1號在我家的大PARTY,你可一定要來啊,以后啊,你就是爺爺的乖孫女兒了,有事兒沒事兒都來家看看你這個傻爺爺!”就是這樣的熱情和細致的關懷,讓僅僅見面不到2小時的小編,就直接成為了他的乖孫女兒,忍不住要對孫爺爺“死心塌地”地跟隨和擁護。
圖為各民族聯誼會成立多年來收到的各方感謝信和相關媒體報道
團結就是力量,聯誼會不僅僅在對會員們在澳的生活提供幫助方面體現這股力量,更是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加強中澳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孫老先生告訴我們,這些年中國大陸來的各地方文化部長,多民族的文化交流團,許多是由聯誼會負責接待。同時,聯誼會也在各大中澳文藝活動上頻頻露臉,為的就是將中國傳統多民族的文化,深入人心。孫爺爺也不停地感嘆,雖然自己是個俄羅斯人,可是中國傳統文化實在是太有魅力啦,這些文化底蘊,書法字畫,各民族的文化特色,都有一種讓人心生敬仰的吸引力。即使來到了異國他鄉,也不能讓這樣美好的文化精粹沒落了。好在澳大利亞也是一個多民族文化大融合的社會,也許不久的將來,文化傳承的重擔就要落在我們90后的肩上啦。
雖然現在互聯網很方便,可是我還是想多跟人見見面
?談到如今發達的互聯網,孫老先生也是頗有感觸。他告訴小編,現在科技發達了,經常可以跟遠在加拿大和上海的女兒外孫們視頻聊天,的確給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便利。但是,他還是喜歡跟人面對面的交流。即將到來的5月1號,總領館為孫老先生舉辦的表彰會,也就是在孫老的家里進行。孫爺爺一臉掩飾不住的期待:“到時候孩子們就都能來聚一聚,大家陪我這個老大爺熱鬧熱鬧,多開心啊!”
?小編也止不住地感嘆,也許就是因為孫老這樣單純的熱忱,為民族團結的心意,和低調的處事風格,才會為他贏來多方的好評和表彰吧。更不提近500名會員能夠團聚在孫老先生身邊,共同為中澳文化交流做的貢獻和努力啦。短短2小時的采訪,小編也收獲頗豐,不僅收獲了個“好爺爺”,還明白了孫老能團聚各民族力量的秘訣。待人真誠,為人仗義,低調做人,寬容大氣都是孫老先生的真實寫照。也許,在這樣一位好“加加”的帶領下,澳洲各民族同胞聯誼會才能在13年間不鬧分裂不起內訌,凝聚17個民族的力量,共同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做貢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