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澳大利亞政府宣布一項耗資1500萬澳元的計劃——向河流中釋放一種皰疹病毒,以清除該國最臭名昭著的魚類病害。
自從1859年被引入,鯉魚令澳大利亞本土魚類種群數量大幅下降。尤其是在默里—達令河水系,如今它們已占到魚類數量的80%。
來自澳大利亞國家科研機構——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的科學家花費7年時間,調查了一種針對鯉魚的皰疹病毒株——鯉魚皰疹病毒3型在對抗這些入侵者方面的潛力。嚴格的測試證明,該病毒能殺死70%~80%的鯉魚種群,但不會傷害到本土魚類物種以及小龍蝦、鰻魚、雞、老鼠、青蛙、烏龜等。
該國政府日前宣布,到2018年年底,鯉魚皰疹病毒3型將被釋放到默里—達令河水系中。“就像你能想象到的那樣,在準備過程中有很多工作要做。”澳大利亞科學部長christopherpyne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因為突然間會有數十萬噸鯉魚死亡,因此我們不得不制定一項清理計劃。”
來自csiro的kenmccoll介紹說,這種皰疹病毒對鯉魚來說是致命的,因為它會攻擊鯉魚的腎臟、皮膚和腮,并且讓它們難以呼吸。“病毒會在鯉魚體內繁殖7天左右,而從最初的疾病跡象出現到鯉魚死亡,僅需要約24個小時。”
不過,mccoll同時表示,正如任何病毒一樣,抵抗力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增強。“我們或許將擁有2~4年的窗口期來真正利用這種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