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籍著名僑領林輝源博士
【背景:澳籍著名僑領、澳洲中華經貿文化交流促進會(ACETCA以下簡稱華貿會)創會主席、永遠榮譽主席林輝源博士,祖籍福建省平潭縣,在香港、日本、澳洲都有自己的公司,曾被譽為亞洲打火機大王,于80~90年代轉投地產行業,大獲成功。在其打造下,華貿會已成為澳洲最主要、最有影響的華人社團之一。這個在自己口中于艱苦歲月里熬出頭的幸運的人,經歷過建國初期,闖蕩過“霓虹”,打拼東南亞,落腳香港,奉獻于澳洲;盡管生意上有起有落,然而磨難帶來的沉淀卻在日積月累中更加深厚。
正所謂“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思其源。”今年林輝源博士所著《飲水思源》典冊以中英文形式記錄了他半個多世紀來“為家拼搏、為國行善”的人生情懷,呈現了他“飲水思源、感恩社稷”的赤子之心。更是在悉尼和中國福州兩地召開新聞發布會,讓我們再次將眼光從現在浮躁的氣息中探尋到他,希望從其一生輝煌的履歷中找到他內在的本源,讓我們看到不一樣的大佬獨白,從其“三不人生”體悟到成功最高的境界,作為90后的小編更是感懷自身的差距,從而迎頭奮起,改頭換面,渴望與大家共勉。】
圖為林輝源博士在為小編解讀 《飲水思源》
人不求財財自來
這次采訪林老選擇的地點是悉尼唐人街海港城,華貿會悉尼總部辦公室,這個地點非常醒目,走到德信街,在街中心最繁華地段的那幢8層樓的就是所在地,現在整個8樓就是華貿會辦公區域,分為會議室、展覽室、辦公室、接見室等等功能齊全,裝修精美。小編本是無意一問:“華貿會這樣一層樓這個地段租金應該很貴吧?”林老隨意答道:“沒有租金,自己買的。”頓時讓小編倒抽一口氣,這幢樓,現在價格恐怕不是幾千萬澳幣的概念,關鍵自己拿出一層免費提供給華貿會。這個眼前平易近人的老人,標志性的光頭加一頂復古黑色禮帽,一身干練的西裝,掐指一算已經77歲高齡的他,頓時讓小編感受到眼前大佬深不可測的同時,擁有著的柔軟的內心。
圖為華貿會悉尼總部辦公室正門
林老30歲就遠赴日本創業學做生意,年紀輕輕當上日本東光株式會社經理,負責全面事務。80年代回到香港憑借“打火機”一舉成名,當時就被譽為亞洲“金筆之王”、“打火機之王”,甚至一度引來美國名牌打火機芝寶欲求合作的橄欖枝,那段日子林老還將生意一度拓展到東南亞地區。在這些實業中鍛煉出來的超強商業敏感和判斷力,讓林老看到了中國改革開放后房地產市場的曙光,林輝源先生高瞻遠矚,快人一步轉戰房地產市場奪得先機,從而取得一系列商業上的巨大成就。小編開頭看到的那幢樓就是當年林老商業投資的冰山一角。正當大家覺得他會在賺錢的道路上奮勇前進的時候,古稀之年他又創立了以慈善為主的華貿會。通過華貿會,他回鄉投資興建學校,資助貧困山區兒童,設立獎學金,成為福建首屈一指的著名華僑。
他告訴小編,其實這么多年來,他從未真正想要賺到這么多的錢,積累數額多么龐大的財富。用“人不求財財自來”來形容林輝源老先生的傳奇商業經歷是最不為過的了。
究竟“財自來”該如何理解呢?“其實,行行出狀元,想要得到財富,需要確定自己理想的意向,并向著這個目標努力,還要有永不放棄的精神。”林老先生如是說。比如他做打火機的時候,這在當初并不是大眾認可可以賺大錢的一個生意,但是在日本工作期間積累的對于產品的質量要求對他做打火機生意有很大的影響。他一直要求他的產品,必須要做出品牌打出名聲。“不做多,但要做好做精。”不論做什么都要做品牌。提供給顧客質量最上乘,服務最周到的產品,才是維護一個品牌的聲譽最高水平的營銷手段。不管是從事打火機制造,筆業制造還是表業制造,林老先生最為自豪的就是他家的產品,質量好到讓顧客“排著隊揣著現金”來買。“質量好的東西,成本價格就在那里,你要讓我降價做次品?那我寧愿選擇不做。”林老先生還告訴小編,做什么事情,名譽是一個企業的標桿,標桿倒了,企業也不復存在了。產品有了質量是第一,他做打火機時,都是自己研發設計和改良打火機的樣子,甚至一度被其他商家瘋狂模仿。就是因為他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提高產品的質量上,而并沒有放在如何談判多一毫少一分的金錢上,反而讓他生產的打火機成為了市場上銷量最好的,最終在別人都甚少涉足的行業中賺到了錢。
現在看當時的情況,找對打火機這個方向不是最難的,難的是不去想賺錢的問題,還要摒棄浮躁,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去創造產品質量,這個才是最難得。這恰恰是對于我們年輕的創業者而言,最需要堅持的。這也是林老先生創立華貿會后,努力培養年輕人的原因之一。
在小編看來,“財自來”的原因,不僅僅是林老走對的方向且以追求質量第一的信念,更是他誠心誠意對待他人的情真意深,是“財自來”又一法寶。這是林輝源老先生在商海摸爬滾打數十年,總結出的經驗之談。
“人性是不可阻擋的。”雖然財富不是萬能的,但確實是人人都渴望得到的。如何控制自己對財富過多的欲望,是每個人一生都要學習的課題。林老總說“不要癡迷于賺錢,給別人留有賺錢的空間,便是給自己留有余地。”當年自己生產的打火機一度被過度模仿,與其選擇打官司得不償失,還不如另轉船頭,房地產的開發才真正讓他得到了最大的財富。
人不追名名自成
接受采訪之前,還記得小編約了林老無數次,已經高齡的他談到現在比較多呆的地方是香港時,才知道現如今能在悉尼采訪到他已經很困難了,但是有另一種除非,除非華貿會或其他慈善活動,那他是不遠千里也要飛回悉尼的。華貿會作為一家以慈善為主服務華人的民間機構,現在已在香港、福州、美國等多處設有辦事處,儼然一個全球慈善社團,華貿會的名聲也已是越來越成為響當當的社團品牌,林老作為其永遠榮譽主席,得到過中國幾屆領導人的會見,可謂名聲在外,也可以說目前是在澳洲最有名望的福建人之一。然而這樣的光環在我們采訪林老的過程中,他幾乎只字未提。
林輝源先生與華貿會成員和本站站長陳煒杰、副主編湯唯敏合影
只有談到當年他將自己的事業交由子女管理,自己選擇退下來的一段歷程中,我們才從華貿會背后的故事看到林老的付出。
正如林老自己說的“做事要認真,做人要低調”,談到1997年時候的激流勇退,用他的話說,就是為年輕人留一些施展才華的空間。從一線退下后林老專心于他的慈善事業,正實現了他最初堅持的:“在有成就的時候,切忌輕佻浮躁,還要不忘回饋社會。”將他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創立澳洲中華經貿文化交流促進會來。他退下來時最希望的是能多為社會做一些他力所能及之事。
林老告訴小編:“善舉愛心福在前,得人奉獻需感恩。”源自于這樣的初衷,林輝源主席還創立了澳華龍基金會。每年為社會福利事業投入一半的基金會收益,約150萬元澳幣,這在全澳乃至全世界的華人社團里都是罕見的大手筆。這筆資金,成功舉辦了首屆和第二屆悉尼最熱鬧的情人港新年燈會,不僅讓身處異鄉的華人華僑感受到了家鄉過年過節的熱鬧氣氛,更讓LUNAR NEW YEAR的概念深入了西方文化主流社會。不僅是經濟貿易活動和文化交流活動,華貿會還利用這筆資金,為澳大利亞各大高校的研究項目提供幫助。每每國內發生重大災害,華貿會也總是在第一時間出資賑災救援行動。在他的帶領下,華貿會和澳龍基金會著力于年輕人的培養教育、中澳文化交流和對社會的反哺。
在拜訪過各大極具影響力的華人華僑界社團,小編發現在華貿會最大的特色不僅是為社會貢獻的“大手筆”,還是華貿會組織構架的“年輕化”。林老不遺余力用“新人”完完全全體現在50%的華貿會重要職位,都是當今優秀的80后90后。“社團需要新鮮血液,我們需要與時俱進。”林老告訴小編,他認為我們90后的年輕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別之處,經過因材施教的點撥和提拔,將來肯定能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當今的年輕人需要歷練,需要更多的經驗,同時也需要在迷茫的時候有人給他一個方向。這也許就是林老先生默默在背后幫助和支持年輕人最好的體現。
圖為林輝源先生談他對當今的年輕人的看法
記得此次采訪幾日前的慈善晚宴,林先生僅一人就為華人服務社籌建第二所高齡頤養院捐資2萬元澳幣。在晚宴上,林老先生不僅熱情對待每一個同他打招呼的宴會嘉賓,更是在合影的時候謙遜地脫下帽子,絲毫沒有大佬的架子,還主動叫小編的名字走過來打招呼。
還有這次采訪結束時,樓外下起了大雨,工作人員讓我們拼傘過去,林老都已到了樓下卻一定要再從一樓坐電梯上去給我們重新取雨傘,怕淋著我們。小編僅有幸見過林老兩面,卻已經被他每一次細節的動作所折服。事業成功卻不自傲,名聲在外卻依舊謙遜有禮真誠待人,林老的名氣就是來自于他對每一個人的每一個細節。林老越是“不追名”越是通過自己的行為使魅力更加奪目。
“做人做事要公平公正,大公無私,才能服人;得人恩果千年記,但施恩莫望報,這就是種德澤福之道。”這正是林老先生《飲水思源》中的語句。這幾年來,林老先生為中澳交流和小區公益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他總是高調做事低調做人。“人不追名”是林老為人的準則。
林老對我們年輕人的忠告是:“兼聽多問甘為帥,學習實踐需勤勵,貪圖小利不可倡。”只有通過這樣一番學習和歷練,才能做到“成功之路在咫尺,努力成就人自豪。”
家不相離福自臨
圖為林輝源先生的父親林光煒先生和母親陳登宋女士,資料圖
談到“飲水思源”這部著作,林輝源先生最想提到的還是他的“源頭”,林父林光煒先生。正所謂“虎父無犬子”,作為著名僑領的林光煒先生,對林輝源博士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林光煒先生包容他人,待人客氣,講實話干實事,以身作則的處事原則,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林輝源先生的成長歷程。當林光煒先生年幼時,便獨自一人闖蕩海外,憑著堅忍不拔的精神和拼勁,克服重重困難和阻力成功在海外立業。艱苦創業,事業有成之后,林光煒先生更是全力資助故鄉的鄉親們出國謀生,帶領福建平潭的鄉親們去到世界各地開創事業。這時榜樣的力量,在當時還年幼的林輝源先生的心里,埋下了一顆種子。多年后,種子生根發芽,接出的果實就是如今努力培養年輕人的“華貿會”。
在整個采訪過程中,林老不止一次談到一個家庭的完整和美滿對他而言有多么重要。沒有父輩對自己的要求,對自己的教育,他就不會懂得怎樣為人處世,而家庭的穩定,更是讓福氣綿延到后代的基本。在《飲水思源》這本著作里,林輝源先生提到最多的,還是家庭篇中的孝道。“兒孫互相扶持彰顯孝,家族團結和諧皆為孝。”只有注重孝道,才能世代興旺,家族的精神財富才能被子孫傳承下去。在這樣的環境教導下,林輝源先生的四個兒女個個事業有成,積極為社會做貢獻。“家庭團結萬事興,幸福美滿鄰里揚。”林老先生的這句話,是他的大家庭最真實的寫照。在本屆華貿會年會上,跟林老先生的兒子女兒,孫兒孫女們相處中,小編感受到他們身上不同的氣質。待人真誠,彬彬有禮,為人和善,細致周到,隱隱約約就是林老先生精神財富的傳承。在他們身上,是真正做到“良好典范子孫傳”。
在華貿會也是一樣,林輝源先生把他貫徹對下一代培養提拔的精神,從家里帶進了社團。在他和華貿會成員的心里,經過這幾年的風風雨雨,早就把華貿會當成自己的家。每一個在華貿會里面工作的成員,都是得到林老先生“指點和提拔”的后輩。也許正是因為這份對后輩們的關愛,成員們在華貿會里感受到的是家的溫暖,也使得每個人對家的奉獻變得愈加熱情。 “我是很坦誠的一個人,有什么就說什么。”林輝源先生是如此評價自己的。也許就是因為這份待人坦誠,為人熱忱,處事真誠的人格魅力,令林老在生意場和華僑界都有著很高的聲譽。家庭的和諧美滿一直是他認為成功的小秘密,愛護好自己的妻子,撫養好自己的小孩,才是他覺得人生真正的福氣。
林輝源博士
【小編后記:在聽過那么多“大佬”的傳奇故事后,小編有時候會覺得,也許成功人士都具有“同一屬性,相同特質”,然而林輝源老先生的出現,又打破了小編印象里對成功人士的定義。他可以年近八旬卻“潮”過最年輕的00后,微信里視頻、語音留言非常熟練;他可以運籌帷幄組織起龐大的基金會,也可以親力親為做著小事,記得我們采訪完離開辦公室時,他執意走在最后去關上所有的燈,并鎖好所有的門。你會覺得跟他在一起非常有安全感,不用操心任何事情。他可以接見國家主席,第一夫人,也可以和我們這樣一葉扁舟飄海外的年輕人談笑風生。林老先生的“三不人生”,不僅是林老一生恪守的準則,也是我們年輕人應該學習的人生哲學。
林輝源先生以身作則地踐行著他的口頭禪:“做好做精,注重細節”。小編在一次又一次的華貿會活動上為此深深地感動著。例如幾天前華貿會舉辦的年會晚宴活動中,在林輝源先生的運籌帷幄下,不僅大局為重,細節更是出眾。高端大氣的會場布置,搭配精致美味的中西式餐點,晚宴的餐桌上,甚至還配有中國傳統筷子和陶瓷湯匙。青春洋溢的歌舞表演,穿插著中澳政要的致辭講話和捐款儀式,超過500人的晚宴卻井然有序進行著合影環節,每一個人都有登臺合影的機會,晚宴后更有安排汽車將賓客送往方便交通的地段,令到場的嘉賓們感到暖心的同時心生敬佩。
對年輕人的關愛、提拔和點撥,林老不僅僅是掛在嘴邊,更是落在行動上。也就是為什么那么多青年才俊愿意跟隨林老,替他兢兢業業做事的原因之一吧。經過這次令小編“回味無窮”的采訪,相信今后跟隨在林老身后的年輕人隊伍里,又多了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