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青年指揮家高嵩接受東南網澳大利亞站記者專訪
青年指揮家高嵩接受本站記者專訪
?
?東南網澳大利亞12月11日訊(本網實習記者 鄭皓天) 12月6日至10日,福建省交響樂團攜《土樓回響》在澳大利亞悉尼、墨爾本和霍巴特三地演出。鄭小瑛教授的閉門弟子高嵩作為音樂會上半場的指揮成為現場關注的焦點。舞臺之上,一席帥氣黑色西服與剛柔并濟的指揮交相呼應,熱情而富有張力的指揮棒散發著她的自信與執著。
?臺下的高嵩已儼然沒有了臺上的從容霸氣,甜美開朗的笑容從始至終貫穿于整個采訪過程。作為福建省歌舞劇院的常任指揮,她告訴記者,鄭小瑛教授在廈門愛樂樂團任總監期間,同時任教廈門大學,緣分讓她成為鄭小瑛在廈大的第一個也是最后一個研究生。
?“第一次學歌劇《茶花女》,鄭老師講解一段非常感人的劇情和音樂的搭配,情到之處,她感動落淚,我也禁不住流下了眼淚。” 高嵩說,她的學藝生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初識交響樂,曾被鄭小瑛教授批評得體無完膚,但也因為鄭小瑛教授不遺余力、不計名利的諄諄教誨,讓她在求學路上獲得了很多寶貴的學習機會。“鄭小瑛老師不僅是我業務上的老師,也是我人生的精神老師。她的思想、專業以及為人處事的風格和態度一直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她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位老師。”作為閉門弟子,每當談及鄭小瑛,高嵩的言語里總是流露著對恩師的敬佩之情。
?“音樂是共通的,交響樂是舶來品。中國作曲家用西方的作曲技巧寫作中國的交響樂作品,這就是一種文化融合。” 在談到中西文化融合時,高嵩說,“這次演出中有一個亮點,便是與澳籍鋼琴家卡羅蘭.艾爾芒娣合作鋼琴協奏曲《黃河》。《黃河》是一部中國經典代表的鋼琴協奏曲,她完成得很好,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結合和組合。”
?高嵩坦言,在與卡羅蘭的合作中也因為中西文化差異出現了合作上的小插曲。“在對音樂語言的理解、劃分和中式的音樂抒情以及情感的表達上,卡羅蘭有著西方音樂家的理解,這些文化差異的不同成為合作上最需要溝通的事情。”正因為不同國度間文化與理念的碰撞,使得《黃河》這熟悉的旋律,波濤洶涌、蕩氣回腸。
?藝無止境是高嵩對未來的定義,“成功是無法被定義的,我的目標就是從事自己所愛好的職業,不斷深造學習,把美好的音樂帶給所有的觀眾。”高嵩希望能夠把更多中國的作品帶給西方觀眾,同時也將更多西方優秀的作品演奏給愛好交響樂的的國人。
高嵩與鄭小瑛教授在悉尼歌劇院門前合影?
登臺前的最后合樂排練
首場演出之前,高嵩與卡羅蘭在墨爾本大學音樂學院合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