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自貿片區借力“一帶一路”,打造海絲海上合作戰略支點城市,鼓勵企業走出去,延攬天下朋友
東南網5月2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趙錦飛)近日,記者步入海峽國際智貿城。趁著周末前來購物的市民熙熙攘攘,這里有東盟館、美國館等,全球十幾萬種商品琳瑯滿目。市民李芬淘到了心儀的商品:“買了一瓶韓國洗發水和一瓶臺灣魚松,兩件商品144元。一站式可買到全球商品,而且不貴,自貿生活省心又省價。”
不僅是海峽國際智貿城,海絲商城、利嘉商貿城展示了“一帶一路”25個國家的進口商品,市民不出福州,就可買遍全球商品。新載體,新機遇,福州自貿片區借力“一帶一路”,打造海絲海上合作戰略支點城市,鼓勵企業走出去,延攬天下朋友,架起了溝通橋梁,奏響了合作共贏的新樂章。
新載體牽引,“朋友圈”越來越廣
福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發祥地,見證了“舶交海中,不知其數”的繁華。新時期,在世界經濟融合的大潮中謀劃未來,在更高起點上建設“海上福州”,福州自貿片區主動作為,與“一帶一路”實現同頻共振。
2006年開始,福州商人鄭新學從事進口食品生意。從一名福州經銷商開始做起,那時他得從中國總代理那里進貨,完成年度計劃才能拿到返利,市場話語權掌握在別人手里。2013年,他轉身成為一名跨境完稅商品經銷商,掌握了進貨渠道,但是只能走直郵通道,而且貨物種類不多。現在,他在福州自貿片區內的海峽國際智貿城開了一家店鋪——歐客全球購,從事跨境電商生意,生意開始轉型升級。
“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采購商品,六成以上商品走保稅倉通道,對全流程有了掌控,價格比市場便宜15%至20%。”鄭新學說,生意好時一天有1000多單的訂單,生意越來越紅火。他在荷蘭、澳洲合作利用第三方海外倉,光是澳洲倉庫面積就超過1萬多平方米,縮短了供應鏈,物流一般只要7天至10天,而且提升商品的豐富度,改善用戶購物體驗。
排除鄭新學痛點的,正是福州自貿片區自由便捷的貿易網絡。得益于投資貿易便利化的舉措,福州自貿片區以全新的姿態融入“一帶一路”,對外開放駛入快車道,從亞洲大陸到非洲大陸,東牽亞太經濟圈,西系歐洲經濟圈,“朋友圈”逐漸越來越廣。
據福州自貿片區管委會負責人介紹,自貿試驗區掛牌近兩年來,與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自由貿易區、巴西塞阿臘州自由貿易區、法國敦刻爾克市、澳大利亞巴拉瑞特市等地區建立友好合作關系,共有29家企業與歐盟、韓國、新加坡等31個國家和地區實現AEO(經認證經營者)互認。福州自貿片區還構建福州-營口-滿洲里-歐洲的榕滿歐貨運通道,對接“臺平歐”海鐵聯運專列,拓展“一帶一路”市場腹地,并推動開通德國漢堡到福州物流定期航線,愛馬仕物流項目已獲國際快件業務經營許可證,將進一步打通福州至歐洲空中物流通道。
不僅走出去,還要請進來。去年12月,澳洲最大的上市公司百斯頓集團在片區內設立分公司,從事澳洲食品進出口、跨境電商、冷鏈物流、體驗店等業務,積極引進南澳巖石龍蝦、藍鰭金槍魚、奶制品等澳洲優質商品,以福州作為在華業務拓展基地,輻射內陸。落戶福州自貿片區的福建巴科福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由俄羅斯、西班牙、中方三方合伙人出資,將在這里建立進口商品倉庫,輻射福建省乃至全國。
兩年來,福州片區共引進海絲沿線國家項目備案458項,核準對海絲沿線國家投資30項。“朋友匯聚在‘一帶一路’,合作道路越來越寬,我們這里不僅賣母嬰用品類、酒類、化妝品類,以后還將向‘互聯網+家居’進軍,引進‘一帶一路’上知名家居品牌,構建國際性品牌的全國對外集散服務功能。”福建海峽智貿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營銷總監陳啟長說。
新征程開啟,“合奏曲”越來越響
沿著歷史古道,秉承絲路精神,發展是“最大公約數”,福州自貿片區在漁業、基礎設施、人民幣跨境結算等領域不斷創新合作模式,開啟新征程。
在非洲西北部的毛里塔尼亞,沙漠旁一座現代化的綜合性遠洋捕撈基地拔地而起,占地9萬平方米,涵蓋了捕撈、倉儲、加工、修造船、海水淡化等全產業鏈,這是我國境外投資規模最大的遠洋漁業基地,由民企福州宏東遠洋漁業有限公司投資2億美元建成。公司董事會秘書陳忠杰介紹說,該基地形成一個完整產業鏈,創造了6000多萬美元的產值,成為當地最大的外資企業,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公司雇傭了當地1500多名工人,改變了他們落后的生產方式,他們的工資處于當地頂尖水準,許多貧困戶順利脫貧。
“我們并非竭澤而漁,對捕撈到的魚獲進行分類,大部分較小的和上層魚類都會被放回大海,只留下八爪魚、魷魚等高價值軟體魚類,這種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得到了當地人的尊重。”陳忠杰說,以心交心,企業的形象立了起來,當地議會已通過立法形式,保持對宏東的優惠政策50年不變。
宏東漁業的落地,使毛里塔尼亞當地漁業的產業鏈向價值鏈高端攀升,而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所的出現,又將顛覆東盟海產品實體企業傳統貿易模式,使其由鋪位經濟向席位經濟轉型,向電商模式轉變。
“海交所是我國首家以海產品為主題的線上交易所,也是國內唯一具備跨境人民幣和外幣結算政策和結算支付通道的大宗商品交易場所。平臺將實現產業鏈資源垂直整合,在市場開拓、品質檢測、倉儲物流等環節為企業提供集約化服務,促進生態體系良性循環。而且,交易平臺結算,提升了履約保障,降低了資金風險。”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所有限公司副總裁薛永福說。
無疑,中國-東盟海交所對東盟漁業生產企業來說是一個大大的利好,為漁業發展帶來新機遇,東盟國家欣然應約。截至去年12月31日,海交所已發展現貨漁企會員358家,其中東盟國家會員6家。同時,海交所馬來西亞分中心已進入實質性商務談判和業務審批階段,緬甸和越南分中心正在籌建中,“海上絲綢之路期貨交易所(柬埔寨)”已獲柬埔寨證監會批準籌建。
不僅如此,為引金融“活水”,福州市還與國家開發銀行共同設立福州市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基金,總規模為人民幣100億元。該基金主要投向海洋高新產業、基礎設施產業等與海絲有關的產業,項目適用于全國及海絲沿線各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北京京九能源公司擬在江陰港區建設中非(利比里亞)鋼結構裝配式建筑示范園,推動中非自貿區合作。
“下一步,我們將傳承海絲精神,大膽放開手腳,構建‘一帶一路’發展新高地,如對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非處方藥品、非特殊用途化妝品由行政審批改為備案管理,促進雙方的貿易往來。”福州自貿片區管委會負責人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