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的肯尼亞,旱季還沒結束。一頭斑馬悠閑地從蒙內鐵路橋下的野生動物通道通過,趕到草原另一邊的水源地喝水。橋上,一列火車飛馳而過。這樣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場景,每天都在肯尼亞察沃國家公園上演,這離不開中國工程師對生態環保理念的堅持。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這是2015年習近平主席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上表述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時引用的古代名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讓“美麗中國”成為中國人民追求的新目標。
5年來,中國不僅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保護環境的堅定決心也被世界認可,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模式也在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節能減排“言必信、行必果”
“今年要打一場清水塘老工業區搬遷改造攻堅戰,我們一口氣要關148家污染企業。剩下5家,明年全部關停,其中還有一家是中國財富500強。”湖南省株洲市委書記毛騰飛對本報記者說。
株洲的轉型是當下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政府加大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力度,高污染、高耗能生產方式的轉變首當其沖。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推進,中國去產能的步伐也在加快。可再生能源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上升,在治理空氣污染等環境問題的同時,實現可持續發展。
2015年12月,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上,《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6個締約方通過《巴黎協定》這一歷史性文件,為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安排。中國不僅是達成協定的重要推動力量,也是堅定的履約國。
工程建設“讓長頸鹿都滿意”
“中國在非洲造的鐵路,連長頸鹿都很滿意。”這是美國中文網發布的一篇評價蒙內鐵路文章的標題。由中企承建的蒙內鐵路全長480公里,其中120公里穿越察沃國家公園。為把對野生動物的影響降到最低,蒙內鐵路從設計階段就把“綠色環保”納入考量,專設14處動物通道,其中6處為大型通道,凈高6.5米以上。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也為此點贊:(蒙內)鐵路全線設置了14處野生動物通道,長頸鹿穿過可以不低頭、不彎腰,那是一幅多么美妙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景象。
不止是蒙內鐵路,通過“一帶一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國際合作步伐也在加快。今年5月,中國環保部印發了《“一帶一路”生態環境保護合作規劃》,推進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理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全面提升生態環保合作水平。
同時,中國還將探索設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基金,推動設立專門的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基金,重點支持各國生態環保基礎設施、能力建設和綠色產業發展項目。
中國綠色發展模式走向世界
中共十八大以來,從山水林田湖草的“生命共同體”初具規模,到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生產生活,再到經濟發展與生態改善實現良性互動,一個充滿希望、信心滿懷的美麗中國新畫卷,正在全面鋪設。
5年來,中國新增造林年均超過9000萬畝;治理沙化土地1.26億畝,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中國的水生生態也得到了修復,大江大河干流水質穩步改善……
中國綠色發展為世界貢獻了中國方案。2016年5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生態文明戰略與行動》報告,向全世界介紹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指導原則、基本理念和政策舉措,特別是將生態文明融入到國家發展規劃的做法和經驗。
中國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綠色發展的決心和成效正引起越來越多國家的關注和認可,一個欣欣向榮的“綠色中國”也在世界的期待中嶄露頭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