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澳洲網消息,近年來,在維州政府的支持下,墨爾本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蓬勃發展。在此背景下,維州財政廳長帕拉斯(Tim Pallas)指出,他擔心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可能導致維州技術工人以及資源出現短缺。
基建預算規模創歷史最高
《時代報》10日報道,帕拉斯指出,維州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預算年均達到96億元,這一規模是全所未有的。目前,維州基礎設施建設預算在總預算中所占的比例已達到上世紀60年代博爾特(Bolte)自由黨政府執政以來以及上世紀70年代墨爾本地鐵環線(Melbourne Underground Rail Loop)項目啟動以來的最高水平。
據悉,新州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預算規模年均達到121億澳元,同樣也創下了新州歷史上的最高水平。同時,昆州政府也推出了多個規模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這都意味著澳洲東海岸的技術型勞動力市場將出現用工緊缺的局面。
帕拉斯指出,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越多,對技術工人的需求就越緊迫。“整個維州能勝任鐵路信號員工作的技術人員寥寥可數,他們不僅需要熟練掌握現有鐵路信號系統的操作模式,也需要對在建的以及未來計劃中的鐵路信號系統的操作模式擁有一定的了解。”他說,“而這只是一個方面。我們還聽說,項目管理、商業咨詢、行業分析、系統工程以及隧道挖掘等領域均面臨用工短缺的局面,無論是高端技術還是入門級技術,都需要更多人手。”所以,他補充說:“我們需要從更遠的地方招募人才,向他們支付比我們能想到的更高薪水。”
穩定就業通道吸引勞動力
此外,帕拉斯還表示,他曾與一些采掘行業代表機構會議,得知采石場材料、水泥和砂石等原材料都需求旺盛。不過,他表示,目前尚不清楚技術工人以及資源短缺帶來的壓力是否會導致某些重大項目推遲或擱置。
維州政府下屬的重大項目技術保障機構(Major Projects Skills Guarantee)表示,一些重大項目至少10%的施工作業由學徒、實習生或工程類專業畢業生承擔。
對此,帕拉斯說:“有很多年輕人正在找工作。青年失業率目前為13%,但我們所欠缺的是技能層面的勞動力。我們需要向業界證明,這條就業通道將停留在這里,并非‘今天在這里,明天就消失了’。”他還補充說:“我們需要明確的是,我們現在進入了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發展的高峰,不過不是頂峰。”
帕拉斯還指出,在吸引勞動力方面,墨爾本比悉尼有優勢,原因是墨爾本的房價要比悉尼便宜20%至25%。此外,穩定的就業通道還可吸引前礦業建設高峰期的勞動力從西澳轉移至墨爾本。他說:“我們現在處在一個資源戰時代,如果我們因為畏懼而不敢向前,那么結局顯而易見,我們的就業通道以及資源都會流向其他地區。”
帕拉斯以自己所在選區Werribee為例,稱該地區每周有100名新生兒出生,平均7周就需要一所新學校。“在這種背景下,你別無選擇。”他稱,只能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才能滿足民眾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