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于14日開啟為期兩天的中國之行,意在深化中澳兩國自由貿易協定下的經濟合作,還在旅游、消費、教育等領域推動深化合作,為澳大利亞在中國經濟轉型中謀求紅利。
此次是特恩布爾去年9月就任澳大利亞總理后,對中國的首次正式訪問。特恩布爾這次訪華將帶來將近千人的龐大商務代表團。分析認為,他的這次訪華重在推動“后自由貿易協定時代”的中澳經貿關系發展。
特恩布爾14日在上海訪問期間,關注上海自貿區對澳大利亞金融服務類企業的相關準入情況,并稱,“將很快在上海成立一個為澳大利亞企業與中國企業之間合作服務的業務基地”。
除了經濟和貿易上的往來,特恩布爾還希望看到中國和澳大利亞兩國的高等學府之間能進一步交流,“只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彼此了解,互相學習,才能建立兩國間更加強大、更加深遠的聯系,為我們兩國的經濟未來發展帶來更多的機會”。
澳方對旅游類的合作也充滿期待,特恩布爾在14日活動間隙表示,澳大利亞將對來自中國的游客和學生試用新的簽證規則。外媒評價道,礦業繁榮的終結導致澳大利亞經濟陷入困境,澳大利亞尋求促進旅游業和教育產業。據澳大利亞旅游局統計,僅2015年,中國赴澳旅游人數已突破100萬人次,即將取代新西蘭成為赴澳人數最多的國家。在赴澳留學方面,2015年中國留學生總人數達12.68萬人,占國際留學生總量的27%。
特恩布爾這次訪華期間將會晤中國領導人,訪問北京和上海兩地,出席正在中國舉行的“澳大利亞周”活動。“澳大利亞周·中國2016”活動從11日開始,旨在全面展示澳大利亞的貿易、投資和旅游機會。外媒認為,特恩布爾此行的重點在于,在中澳自由貿易協定去年年底正式生效后,進一步推動兩國經貿關系發展。“中澳自由貿易協定為兩國的貿易和合作帶來了更多機遇,”特恩布爾辦公室在一份聲明中說。
代表團將由貿易和投資部長史蒂文·喬博、貿易特使安德魯·羅布以及旅游和國際教育部長理查德·科爾貝克領銜。參加活動的1000多名澳大利亞方面代表大多是中小企業主。他們將參加在中國內地9座城市和香港舉辦的活動。
為吸引中國商界的關注,澳方也是“不惜重金”。澳大利亞媒體報道,特恩布爾訪華期間將花費30萬澳元(約合140萬人民幣),在上海舉辦一次午宴,相當于每名參加者800元人民幣的標準,參加者中將包括多名中國商界大佬。
外媒報道說,作為“澳大利亞周”的重頭活動,午宴的出席者包括約1000人的澳大利亞商界代表團,以及大約800名中國企業家和政府人士,宴會上的菜單也將“展示澳大利亞產品”。
特恩布爾上臺之初,他的對華政策就頗為引人關注。有澳大利亞媒體認為,特恩布爾濃厚的商業背景,甚至他的家庭關系都可能影響其政府的對華政策。順帶解釋一下,說其家庭關系是指,特恩布爾有一個出生在中國的兒媳。
說這些因素怎樣影響特恩布爾的對華政策可能純屬猜測,但特恩布爾重視對華經貿關系卻是不假。早在宣誓就任當天向議會闡述自己的政策主張時,特恩布爾便提到了中國,他認為中國將給澳大利亞帶來大量就業機會,而中澳自貿協定將進一步為澳大利亞打開中國市場的大門。
在一些西方媒體蓄意炒作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之際,特恩布爾一直看好中國的發展潛力。不過,澳大利亞人也在思考如何適應中國的經濟轉型,“澳大利亞周”活動便體現了澳方與轉型中國經濟對接的勢頭。
這次活動涉及8個行業領域,包括農業、醫療和養老以及創新等。有報道稱,此前曾在活動計劃中的礦業領域,早早被取消。
自從去年開始以澳大利亞央行為代表的官方機構就密切關注中國經濟轉型帶來的影響,作為倚重大宗商品類的出口大國,澳大利亞經濟受到中國經濟轉型、淘汰落后產能的影響頗大。分析人士指出,中國的轉型也將帶動澳大利亞經濟轉變增長方式,逐漸擺脫原材料出口的依賴,向著多元、先進產業的方向發展。
2014年11月,中澳雙邊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雙方還宣布實質性結束中澳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從那時起,兩國關系發展進入了快車道。2015年6月,兩國正式簽署自貿協定,并在當年年底前通過各自立法程序,批準了自貿協定。協定去年12月20日生效后的10天內,進行了兩輪關稅大削減,為兩國經貿合作“加速跑”注入強大動力。
2015年,中國成為澳大利亞的九個“第一”: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場、第一大進口來源國、第一大貿易順差來源國、第一大農產品出口市場、第一大服務貿易出口目的地、第一大外資來源國、第一大旅游收入來源國、第一大留學生來源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