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于4月14日~15日訪問中國,完成了出任澳總理以來的首次訪華行程。輿論普遍認為,特恩布爾此行希望擴大中澳自貿協定的合作成果。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認為,與能講一口流利中文的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相比,特恩布爾可能更了解中國。由于特恩布爾在擔任內閣通信部長期間曾多次發表積極評價中國的言論,加之他有與中國伙伴經商的經歷,還有一位中國兒媳,所以在他上任之初就有輿論稱之為“親華派總理”。
特恩布爾也是中澳自貿協定的支持者。他在宣誓就任澳大利亞總理當天,在進行議會答詢時就表示,要提振澳大利亞經濟,中澳自貿協定在議會迅速通過非常關鍵,這份協定是“關乎澳大利亞未來繁榮的重要基石之一”。
此外,特恩布爾本人一直關注并看好中國經濟。特恩布爾對中國近年來的創新熱潮印象深刻,他曾在演講中提到小米公司和中國企業創新。他也非常看好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去年他還出席了京東商城澳洲館開幕儀式。他曾表示,澳大利亞應全力建立高等教育的良好聲譽,并加強與中國合作,推動創新以及教育出口。此外,從政前的特恩布爾在上世紀90年代曾在中國建立了一家中西合作的礦山企業。
澳大利亞的很多經濟問題與中國相關。目前,中國是澳大利亞第一大貨物貿易伙伴、進口來源地及出口目的地。自2009年起,中國就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出口市場,對中國一國的出口就占到澳2013年出口總額的80%。去年,中澳雙邊貨物及服務貿易額超過1350億美元。但隨著中國經濟轉型、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其對澳大利亞鐵礦石等大宗商品的需求下降幅度超過預期,澳大利亞正在經歷陣痛。美國媒體評價道:“對于這一形勢,任何一個澳大利亞總理都無可奈何。”
特恩布爾在該國商業精英當中擁有強大的支持。在創辦自己的投資銀行之前,特恩布爾是澳大利亞最有影響力的律師之一。在1997年~2001年期間,他曾任高盛澳大利亞董事總經理,之后又在2004年作為悉尼的一個議員入選澳聯邦議會。當選總理之前,特恩布爾一直擔任阿博特政府的通信部長。
分析人士表示,在政策方向上,特恩布爾收斂在意識形態上的關注,而更傾向于務實。因此,可以預料他將全力重振澳經濟,抑制現在美國和歐洲正在出現的衰退趨勢。在支持率上漲后,特恩布爾將聚焦澳稅收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