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作為福建自貿試驗區最大的片區,廈門自貿片區在成立一周年之際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自揭牌至4月7日,片區新增企業11480戶,注冊資本1656.9億元人民幣;福建省自貿辦通報的160項創新舉措中,廈門片區有80項,30項屬全國“首創”;兩岸青年創業創新創客基地獲國臺辦授牌“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惠民生、促轉型、融兩岸,大膽改、大膽闖、大膽試,一年來,廈門自貿片區持續釋放紅利,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讓改革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優勢。
本網推出系列報道,聚焦“自貿時代”的廈門。
“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成立一周年”系列報道之三:
敢拼共贏 “自貿”廈門激蕩海峽春水
新華網廈門4月20日電(王永剛 劉默涵)與國內其他自貿試驗區相比,突出對臺合作是福建自貿試驗區的重要特色。福建自貿區涵蓋了平潭、廈門和福州三個片區,其中,廈門片區對臺優勢最為明顯。
過去的一年,廈門舉全市之力,用43.78k㎡土地上發生的一個又一個精彩故事,不僅充分詮釋了什么叫“愛拼才會贏”,而且證明了“敢拼能共贏”。
過去的一年,憑借機制創新、產業引進、跟蹤服務等實實在在的成效,廈門自貿片區乘風破浪,激蕩海峽春水!
機制活起來 贏得兩岸交流更暢快
臺灣自駕游車輛首次經廈入閩踩線活動歡迎儀式(資料圖)
2015年5月4日,從臺灣駛來的“中遠之星”靠泊廈門東渡郵輪碼頭,兩輛臺灣自駕游車輛駛出船艙,首次實現臺灣自駕游車輛從廈門口岸個案入閩。半年后,在同一個時段,同一個地方,又迎來了10輛臺灣自駕游車輛,臺灣自駕游車輛從廈門口岸入閩個案自此形成常態化。
兩岸車輛往來通道的打通,只是廈門自貿片區在深化兩岸合作制度創新領域先行先試、大膽創新的一項成果。
繼“臺車入閩”后,去年5月份,國家旅游局公布了七條支持福建自貿區旅游業開放的意見,其中包括擴大旅行社行業開放、臺灣導游可在閩執業等,這些創新舉措如今也在廈門自貿片區一一落地。
一年來,廈門自貿片區還致力推動了大陸人員通過廈門口岸走向臺灣。今年4月1日,在原有政策的基礎上,廈門自貿片區實現了非閩籍居民可在廈辦理“一次有效往來臺灣通行證”隨團赴臺旅游。
為了讓兩岸往來更加便利,廈門自貿片區率先實施“源頭管理、口岸驗放”的兩岸商品快速通關模式,率先試點開展海運快件業務,率先實現廈臺兩地海關信息共享和數據對接。
來自廈門檢驗檢疫局的數字表明,從去年成立至今年4月1日,在這11個月內,廈門口岸共進口臺灣農產品、食品7536批,1.8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3.4%、38.8%,雙雙創下歷史新高。臺商溫仁得在廈門已經營臺灣水果十余年,在他看來,自貿區政策創新,快速驗放,對業者而言,是臺灣水果“零關稅”后的又一大利好,充分體現大陸在政策上“時時不忘臺商、臺農”。
人員和商貿往來更加便利,資金流動如何更加通暢?
過去一年,廈門圍繞金融開放先行先試,推出了27項金融創新案例,初步建成集兩岸人民幣跨境貸款、清算、現鈔調運與反假幣為一體的兩岸貨幣業務合作支點。
截至2015年12月底,廈門已和包括臺灣銀行在內的72家境外銀行機構簽訂人民幣代理清算協議,開設了72個賬戶(其中臺灣地區44個),辦理人民幣清算537.88億元。開展對臺跨境人民幣貸款試點簽約金額20.05億元。
中國人民銀行廈門市中心支行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廈門市分局局長李偉平介紹,廈門在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跨境人民幣業務、外匯管理改革、制度創新、拓展金融服務、兩岸金融合作、廈門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建設等7個方面都取得了創新突破。
一批兩岸特色金融機構正集聚廈門自貿片區。
產業引進來 贏得兩岸合作新名片
一批兩岸特色金融機構來了,一波臺資企業也來了。
廈大經濟學院副教授、中國(福建)自貿區研究院成員丁長發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廈門的臺商投資熱度高,兩岸產業合作優勢突出。
越來越多的臺資企業看準了這種優勢,落地廈門自貿片區。
2015年11月10日,臺灣第二大食品企業——佳格食品公司的葵花籽油項目落地廈門自貿片區海滄園區。這是廈門自貿片區落戶的首個臺資食用油脂項目。
與以往不同,此次臺灣佳格葵花籽油項目的簽約落地得益于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管理模式。
根據規劃,這個年產在20萬噸的葵花油精煉加工項目投資總額為1.5億美元,預計在1年內投產,投產后五年內營收達30億元人民幣,將成為帶動當地產業發展的又一個大項目。
擁抱“自貿機遇”,兩岸集成電路自貿區產業基地于去年7月底在湖里區正式掛牌成立,目前,這里正集結海外精英團隊和本土高新企業,將打造為百億級“硅谷”。
作為全國首個、也是目前唯一設在海關監管區、服務兩岸青年的國家級創業基地,廈門兩岸青年創業創新創客基地于2015年6月16日掛牌。
去年年底,臺灣青年俞佑昇來到廈門自貿片區,跟他的伙伴一起注冊成立了廈門頂鈞軟件科技有限公司,并入駐廈門兩岸青年創業創新創客基地。
“頂鈞軟件”涉足互聯網金融領域,但業務與國內其他互聯網金融企業不同,實際是國際金融交易系統外掛軟件開發商。他們在美國、日本等國設有技術團隊,至今有十年海外成功運作經驗。
在臺灣時,陳潔緹是一位“網紅”。從去年起,她成為廈門兩岸青年創業創新創客基地一家新公司的CEO,與眾多兩岸青年攜手,成為要在大陸打造模特、藝人、“網紅”的青年創業者。“網紅”在如今的大陸是一個熱詞,是網絡紅人的簡稱。
“大陸的市場非常大”,這是臺灣青年創業者蒼沛來青創基地創業的緣由。從事設計的她和丈夫舉家來廈門創業,就是為了把臺灣設計美學和大陸市場相結合。
正是廈門自貿片區提供的優質環境、優良服務、優惠政策,為兩岸青年創業提供了有力支撐,引來大量涉臺企業入駐,如今的廈門擦亮了“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創客基地”這張“新名片”。
廈門自貿片區也成為探索閩臺產業合作新模式、撬動廈門城市經濟轉型升級、承接臺灣地區產業轉移的沃土良田。
兩岸青年創業創新創客基地落戶海滄。(資料圖)
服務跟上來 贏得蝴蝶效應
針對兩岸創業青年出臺的服務措施,“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創客基地”可謂誠意滿滿:
——對入駐兩岸青創基地滿一年的企業可根據注冊資金申請高達30萬元的開辦補助。
——每個月針對企業和個人的租金和住房補貼發放,臺資企業在此基礎上還可享受額外補助。
——提供咖啡吧、食堂等生活配套服務,整合產業資源,提供電商一站式服務,建立互聯網農業社區等。
而在廈門自貿片區層面上,諸如此類的創新服務還有:“臺企快車”服務,為臺企落戶廈門片區開通“綠色通道”;“云服務”通過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為自貿片區企業知識產權提供系列保障;設立臺商轉型基金,募集幾億元資金,用于扶持臺商在大陸地區的品牌發展、投資臺商及大陸創新型企業等。
今年3月25日,臺灣創客柳智騰領到了自己一個季度的房租補貼和住房補貼,在此激勵下,柳智騰在臺灣的小伙伴也前來廈門創業尋夢。
臺資企業冠捷顯示科技公司(廈門)每月有100多個集裝箱的產品需出口歐洲。放在以往,企業要么走空運、要么走海運,但是走空運成本高昂,走海運時間長耽誤上架銷售。從廈門自貿片區海滄港區開出的“廈蓉歐”國際貨運班列,如今給了他們更好的選擇。
這些圍繞臺資企業打造的服務創新,正在引發一連串蝴蝶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