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屆澳中商業貿易投資展上,顧客對參展商品表現出強烈興趣。
4月28日,首屆澳大利亞—中國商業貿易投資展在澳大利亞墨爾本會展中心落下帷幕。本次會展由澳大利亞商務論壇主辦,意在為澳中兩國企業搭建溝通與合作的平臺。此次參展的商家以中小企業為主。中小企業是澳大利亞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在中國的國民經濟中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中澳兩國經濟聯系日益緊密,兩國企業正迎來難得的合作機會。
結識更多客戶 尋求更大商機
萬致是澳大利亞一家注冊金融交易公司,為澳大利亞和其他國家的個人交易者、業內人士以及機構客戶提供外匯和金融產品交易。萬致成立于2008年,其中國業務剛啟動一年?!爸袊鴺I務已經占到公司業務總量的一半左右。”公司銷售經理史佳琨告訴本報記者,由于中國業務的急速擴展,現在公司已經在中國6個城市設立了辦公室,在中國的員工超過150人,而總公司在澳大利亞的員工不過40人。此次前來參展,就是想結識更多潛在客戶,尋求更大商機。
服務業是澳大利亞政府重點扶持的領域。和萬致一樣,澳大利亞眾多中小型服務企業擁有規范的服務理念、前衛的國際眼光和較高的科技含量,能夠和中國同行形成優勢互補。記者注意到,前來參展的澳大利亞企業不少來自服務業,比如國際留學、金融保險、網絡軟件等,他們紛紛表示,希望通過展會結識更多中國同行,實現互利共贏。
當然,展會上少不了澳大利亞的優勢和傳統行業,那就是農產品和健康食品。中澳自貿協定生效后,隨著關稅的逐步降低,越來越多的澳大利亞農產品生產者和出口商都對中國龐大的市場寄予厚望。
一家名叫澳紐可的澳大利亞本地食品公司的展臺前圍攏了不少顧客,大家對其展示的嬰幼兒奶粉很感興趣。一名公司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公司的產品原料都來自當地,在中國很暢銷,中國的消費者現在可以通過天貓等網絡平臺購買到他們的產品。雖然展覽剛開始不久,但已經有眾多商家前來咨詢和洽談合作事宜。
此次展會還吸引了非澳大利亞企業前來參展。蜜紐康是新西蘭知名企業,主要生產蜂蜜及其衍生品。公司的市場經理蘇珊·泰普爾熱情地請記者品嘗展臺上的蜂蜜,并邀請記者關注公司的微信公眾號,她也是微信的使用者。泰普爾告訴本報記者,蜜紐康的產品100%純天然,中國的消費者也越來越青睞天然食品?!拔覀兊漠a品在中國賣得很好,已經全面進駐中國的主要電商平臺。雖然公司產品出口到45個國家,但中國市場對我們越來越重要”。
提供前沿資訊 現場答疑解惑
除了產品展示和業務洽談,此次展會還特地安排了一系列研討會。研討人員來自澳大利亞政府、跨國公司和行業機構,他們不僅為與會的澳大利亞中小企業帶來前沿資訊,而且還現場答疑解惑。
澳大利亞稅務部門主管外資投資房地產事項的官員安·米德爾貝,在研討會上介紹了外國投資者購買澳房地產時需要注意的事項。米德爾貝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澳大利亞需要外來投資,歡迎中國資本的進入?!叭A人早已成為澳大利亞多元社會的一部分,中國資本的到來并不令人感到意外?!泵椎聽栘惐硎荆糠滞鈬顿Y者并不完全了解應該注意的法律程序等問題,中國投資者也應該重視這個問題。
“澳中企業家對話”組織主席、律師馬賀安在研討會上提醒中國投資者,要準確認識澳大利亞的市場規模和潛在機會。他說,只要積極探索和了解當地環境,轉換思維方式,加上深入了解所在行業,中國資本在澳大利亞就大有可為。
中國國際貿易投資洽談會組委會利用研討會的機會,介紹了即將于9月份在中國廈門舉行的投資洽談會籌備情況,熱情邀請澳大利亞企業參會。澳大利亞商務論壇首席執行官雷·埃文斯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2015年澳大利亞有約70家企業參加了投洽會,今年預計參加企業將超過300家。“參加投洽會對澳大利亞企業來說是重要機遇,美國、歐洲和拉美國家的企業很早以前就參加了投洽會,而澳大利亞企業剛開始參與。我們要有危機意識,錯失機會意味著重大損失?!?/p>
克服交流隔閡 善用咨詢機構
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日前在訪華時表示,澳方視中國為重要貿易伙伴,看好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愿積極適應并利用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所帶來的重要合作機遇。記者在展會現場也處處能感受到兩國經貿合作日漸密切的熱烈氣氛。不過,與會人員和業內人士也認識到,中澳經貿合作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雙方應積極應對,妥善解決。
澳大利亞新西蘭肖泰爾電信公司分銷及渠道項目經理阿什利·道爾告訴本報記者,在與中國進行商務往來的過程中,語言和文化隔閡帶來的交流不暢會影響商務會談效果,甚至貽誤商機。不過她認為,中國年輕人的英語水平在逐漸提高,未來語言應該不會再成為問題。
馬賀安告訴本報記者,澳大利亞服務業非常發達,各行各業都有專門的咨詢和服務機構,而中國企業家在澳投資時往往不善于利用這一點。他說,中國投資者應該摒棄喜歡獲取免費信息的觀念,把握和利用好具有更高商業價值的專業信息,雖然這些信息都是需要付費的,但與其價值相比是值得的。
埃文斯認為,隨著兩國商界人士交流的日漸深入,雙方之間的關系也越來越融洽,但這并不是說沒有問題。只要雙方都以積極姿態去面對,增進了解,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困難?!爸袊斯ぷ鞣浅EΓ覀冋趯W習這一點?!?/p>
史佳琨說,在開拓中國市場時,公司遇到的較大難題就是中國民眾對外匯和金融知識的了解不夠。為此,公司已經和清華大學合作,共同建立了中國外匯人才培育基地,目的就是培養高素質的金融人才。為了鼓勵學員的積極性,公司還提供獎學金甚至到澳大利亞總部實習的機會。
(本報墨爾本4月2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