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4月26日(記者 嚴 冰 程 鈺 侯欽騰)電 2016年4月25日上午11時許,京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之子梅葆玖在京逝世,享年82歲。
下午5時許,筆者趕到梅先生的人生最后一站北京協和醫院東院。雖然沒有瞻仰到梅先生的遺容,可是看到醫院門口聚集著不少群眾,他們手里捧著鮮花,神色黯然。天色漸漸暗下來,仍有人遲遲不肯離去。
繼承與創新
梅葆玖,祖籍江蘇泰州,1934年3月29日生于上海,京劇演員、梅派藝術傳人、北京京劇院梅蘭芳京劇團團長。作為梅蘭芳的第九個孩子,他10歲開始學藝,13歲正式登臺演出《玉堂春》、《四郎探母》等劇目,是梅派領軍人物,深得梅蘭芳的教誨和指導,18歲開始與其父同臺演出。
梅葆玖嗓音甜美圓潤,唱念字真韻美,表演端莊大方。他藝業精湛,在青衣、花衫、刀馬旦、昆曲諸行當都造詣頗高。《霸王別姬》、《貴妃醉酒》、《穆桂英掛帥》、《太真外傳》都是其代表作品。
“父親去世之后,梅劇團的擔子自然而然落在我身上。這是使命,也是責任,每年兩百多場大戲,靠我挑班演出,一直從二十幾歲唱到今天。”梅葆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說。
梅葆玖一生致力于梅派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培養了胡文閣、李勝素、董圓圓、張晶、張馨月、田慧等49位弟子,這些人大多是當下京劇行業的翹楚,胡文閣則是唯一的梅派男旦傳人。
中國梅蘭芳紀念館館長秦華生回憶梅先生時說:“他對藝術精益求精,同時,他勇于創新,有著十足的開放精神。”
梅蘭芳是最大的京劇革新家。梅葆玖則把“繼承與創新”作為梅派藝術的發展方向。在保存其父親梅派精髓的基礎上,梅葆玖根據時代的變化,大膽做了創新與嘗試。他曾錄制過交響樂伴奏版《貴妃醉酒》,也曾把《太真外傳》改編成《大唐貴妃》。這些嘗試既保留了梅派的韻味,又賦予傳統藝術以現代感,轟動一時。
2014年,已經80歲高齡的梅葆玖,奔赴俄羅斯、美國、日本等地參加北京京劇院紀念梅蘭芳大師的“雙甲之約”活動。2016年全國兩會上,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梅葆玖的提案依舊與傳統文化、民族戲曲保護有關,他希望孩子們多聽京劇、愛京劇、練書法、認識繁體字,學習傳統文化。
梅葆玖和人民日報海外版緣分頗深。今年2月2日,梅葆玖在本報發表《學京劇應從娃娃抓起》一文,強調學校開設京劇課程的重要意義。2015年5月8日,本報刊登了采訪梅葆玖先生的文章,他強調要用新手段使戲曲文化永葆青春。2015年3月13日,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梅葆玖為本報創刊30周年題辭:“講好中國故事”。2004年2月27日,本報記者采訪報道了梅葆玖的讀書生活。
汽車、音響發燒友
“師父說自己就是北京城逛街的老頭?!泵份峋恋牡茏咏嗌赫f。
在戲外,梅葆玖認為自己就是普通人。他為人低調、親和、樂觀、熱心。梅葆玖自己平時住著90平方米的房子,一日三餐都很樸素。
“他對每一個人都很好?!泵诽m芳紀念館館長秦華生回憶起2014年10月22日,他與梅葆玖一同參加“梅蘭芳表演體系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場景:前一天因為緊密的日程安排,梅葆玖已經疲憊不堪,第二天參加會議時,他堅持完成了所有的活動。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會后他留了下來,滿足了每個人的合照請求。”秦華生說。
梅葆玖一直保持一顆年輕的心,誰也沒有想到,他是汽車、音響的發燒友,特別喜歡聽交響樂、美聲歌劇,還喜歡看奧斯卡大片。最喜歡的外國歌星是邁克爾·杰克遜,他還珍藏了很多他的唱片。
梅葆玖盡力讓自己的戲外生活豐富起來,除了汽車和音樂外,梅葆玖也喜歡養貓和狗。
2016年3月29日,在其82歲生日當天,他給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師生作了一場講座,這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場公開演講。
六小齡童發微博稱:“梅葆玖先生的辭世是國粹京劇梅派藝術不可彌補的巨大損失。”
中國劇協主席、表演藝術家濮存昕談到梅先生時說:“對于梅蘭芳先生開創的梅派京劇來說,葆玖先生是主要傳承人,是一個重要階段,但不是結束。”
梅先生雖逝,其芳香永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