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蘇江陰檢驗檢疫局在進口澳大利亞鐵礦重量鑒定工作中,檢出一批澳大利亞鐵礦短重498噸,短重率19.5‰,短重貨值達2.1萬美元。至此,該局已連續多次檢出澳大利亞進口鐵礦嚴重短重。2015年至今,江陰港累計進口澳大利亞鐵礦331萬噸,其中短重22批,累計短重貨值300余萬元,給企業帶來了巨額的經濟損失。
檢驗檢疫部門介紹,澳大利亞鐵礦短重問題頻發主要是進口鐵礦含水量較高造成的。據分析,由于鐵礦中的水分在長途航行中隨著船舶的顛簸而慢慢析出,并聚集起來形成明水流入污水井,而船方在航行途中出于航行安全角度會對污水進行排放,從而導致卸貨港鐵礦重量短少。
由于澳大利亞鐵礦具有品質穩定、運費低廉、關稅降低等優點,頗受國內鋼鐵企業青睞。2015年,我國進口鐵礦總量9.5億噸,其中進口澳大利亞鐵礦占64%,同比增長5.0%,澳大利亞已經成為中國鐵礦進口最主要來源國,因此,關注澳大利亞進口鐵礦短重問題刻不容緩。業內人士建議,國內收貨人應高度重視進口澳大利亞鐵礦在裝貨港的水尺計重工作,加強對鐵礦水分指標的關注,選擇信譽度高的檢驗機構實行裝船前的檢驗,從源頭上保證鐵礦的質量和數重量。同時,在簽訂合同時,力爭以到貨港檢驗檢疫部門的重量鑒定為最后結算依據,以避免貨物短重卻難以索賠的風險。(劉杰 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