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便捷,更要“信用”
東南網4月2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謝賢偉 通訊員 陳孔霖)“太快了!”福建省九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鄒子萌簡直不敢相信,“4月15日下午,向工商部門提交了材料,過了周末兩天,沒想到18日就可以去領營業執照了。”
注冊在福建自貿試驗區福州片區的九王環保,是受益于“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的數萬戶企業之一。省工商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4月18日,在福建自貿試驗區已有3.54萬戶企業領取“一照一碼”營業執照。
但在這項改革推出前,一家企業要登記注冊,須分別向工商、質監、國稅、地稅等部門提交審批申請材料,往返多次,少說要十天半個月才能拿到全部審批。
“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舉措,自廈門發軔,僅兩個多月,就在福建自貿試驗區全面試行。
去年2月15日,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首發“一照三號”營業執照;3月26日,廈門片區發出首張“一照一號”營業執照。4月22日,李克強總理來閩考察,鼓勵廈門片區“要當好改革‘先行者’,推動全國年內實現‘一照一號’”。4月30日,國家發改委、稅務總局、工商總局、質檢總局聯合發文,同意在福建自貿試驗區試點實施統一代碼制度。
不到半年時間,“一照一碼”登記制度又迅速向全省、全國全面推廣。目前,全省共有逾42萬戶企業受惠。今年年底前,全省所有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都要完成“一照一碼”營業執照的換發,將比全國提前一年實現“全覆蓋”目標。
“一照一碼”不僅帶給企業便捷,減輕企業負擔,而且極大提升了行政效能。
實行“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后,工商部門采集的企業信息,都將上傳至省審批信息共享平臺,質監、國稅、地稅等部門通過與共享平臺連接,就能獲取數據。同時,各部門把各自產生的企業信息上傳至共享平臺,實現了數據互通共享。
“舉個例子,之前企業設立登記后,需要分別到質監、地稅、國稅部門再進行登記。實施‘一照一碼’后,企業只要到工商部門登記,質監、稅務不再登記,通過信息共享就能實時掌握該企業的登記信息。”省工商局注冊處處長吳志勇說。
在自貿試驗區,“一照一碼”同樣對于“寬進”之后的事中事后監管提出更高要求,監管更加注重“信用”。
省工商局持續完善福建省工商系統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平臺的功能,將福建自貿試驗區內所有企業的登記類、資質類、監管類、處罰類、信用類信息通過該公示平臺向社會公示,并實現了29個中直、省直部門間的信息共享。實時公示失信被執行人,并對其進行相應任職限制;公示股權凍結情況,對相關的變更、備案及股權出質登記進行限制;此外,還將企業經營異常名錄等信息共享至人行、國土等部門。
在此基礎上,對企業實行信用分類監管。目前,根據福建工商一體化平臺信用綜合查詢系統,福建自貿試驗區共確定守信企業22435戶、失信企業904戶、嚴重失信企業78戶,失信企業占3.86%,嚴重失信企業占0.33%。不同信用類別的企業,都有不同的監管辦法。
“下一步,我們將深化企業信用信息的歸集和共享,實現市場主體登記注冊、行政審批、行業主管部門及其余部門之間信息實時傳遞和無障礙交換,并將相關信息歸集到相應的企業名下,依法向社會公示,從而建立跨部門聯動響應機制和失信懲戒機制,逐步實現市場主體‘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省工商局副局長黃培惠說。
專家訪談>>>
構建企業信用監管新模式
——訪福建師范大學福建自貿試驗區綜合研究院院長黃茂興
“‘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方便了企業辦事,減輕了企業負擔,促進了政府職能轉變,是深入推進簡政放權的一項關鍵性舉措。”福建師范大學福建自貿試驗區綜合研究院院長黃茂興表示。
但黃茂興認為,簡政放權不是“一放了之”,更要持續提升對市場主體的事中事后監管水平,加快構建以信用信息公示平臺為支撐、以信息公示為基礎、以信用監管為核心、以大數據等現代化技術為支撐的新型企業監管模式。
首先,要確立底線風險監管理念。“寬進”不代表政府對市場主體不予監管,只是政府不再去決定本身應該由市場和企業來決定的事情,而是在維護市場秩序中制定規則、把控方向。因而,監管部門必須清楚監管風險是什么、底線在哪里,不過多干預市場行為,但要注意風險、守住底線、做好防控。
其次,提高監管數據質量。“信用監管的基礎在數據。”黃茂興說,部門之間的信息不但要實時傳遞、無障礙交換,而且應保證真實、準確,并通過構建雙向告知機制、數據比對機制等,把握監管風險點。“針對監管力量不足的情況,還可以考慮引入‘監管外包’,更多發揮企業力量,讓被監管者互相監管,提升信息全面性和行業自律度。”
最后,黃茂興建議,進一步建立健全失信聯動懲戒機制。加快市場監管風險防控系統建設,完善自貿試驗區事中事后監管信息“一張網”和經營異常名錄制度,真正構建企業“一處違法,處處受限”的聯動監管新格局。